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2 12:53 编辑
第一周第三天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查字并正音 1、琢——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琢,篆文=(王,玉)+(豖,即“啄”的省略,用利喙剔食),比喻用利器剔刻玉石。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4、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 5、建——建,甲骨文=(凵,柱洞)+(三点,代表泥沙)+(才,房柱与横梁,借代房架)+(丮,即“执”的本字,抓持)+(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将房柱立于柱洞后,为柱洞填土加固,在房柱上架上横梁,搭起新房的骨架。金文=(“爪”的变形,抓持)+(午,即“杵”的本字)+(廾,双手持握)+(土,土墙或地板)+(丮,即“执”的本字,抓持),表示众人参与的筑墙夯地的造屋活动,表示双手持握杵棒夯地。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筑墙造房。 6、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 7、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玉不被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就不能成为像内脏组织一样的有用之物,人不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就无法谈论和传授在道中行走的规律。所以,古时候的君王在建设有独立军政体系的国家、向百姓发号施令对百姓进行管理时,要抢先实现引导、启发百姓的心智。
五、阅读心得 天地君亲师,之所以把老师与天地君亲放在一起,是因为老师在做把人雕刻、打磨成有用之材的重要事情,关系着国家军政管理。
【师说】
发虑宪,求善良,跟随流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勤政 勤政是做官的人的事 不做官的人的勤政是什么呢? 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这是从流俗的角度上讲 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在现代人这里容易流于口号 落实到人的精神操作上,是什么呢? 发,主动追索;虑,对不安全不吉祥因素的心中不放;宪,最高的准则和惩罚。追索人们对安全担忧和对极刑恐惧的最终解除,以确保吉祥(发虑宪),把提供美好的服务当衣服穿在身上(求善良), 足以让年轻人听你唠叨劝诫(足以謏闻),但不能撼动更多的人(不足以动众)。 发虑宪,求善良,跟随流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勤政 謏闻,一个在这里说(謏),一个在这里听(闻)。就像是“问答”,一问一答的组词逻辑 謏闻的输出在于謏,接收端的接受在于闻 按照乐记的架构,输出的謏,在接受者那里,是以声的形态存在的“物”,等待接受者去“感” 感物而心动 言教 好好干干得好(发虑宪,求善良),有人听你讲一下有效的工作经验 (足以謏闻)
化民成俗是一件什么事? 不光是治国平天下需要化民成俗 齐家需要,修身需要 格物需要,致知也需要 正义需要,诚心也需要 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每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正对系统的工程。系统都有民,这些民都需要化,都需要成俗 都需要通过办学教学来化民成俗 我们读书会是一种微型办学,也是一种化民成俗 谁化谁,化成什么样 需要考证 具有教化内容的活动很多很多,甚至像吃饭午睡之类的,都是教化 所以化民成俗,不是个神秘稀少的事儿 比如,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 是教化吧 化民成俗,即所谓教化,是治人、治事、治职、治务、治学的基本方式 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也是人的基本功能 教化,需要好好干把事干好(发虑宪,求善良);需要以身入局,亲之承之(就贤体远);需要有所生有所死,造就一个有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的系统(化民成俗) 需要人能听你说(謏闻),需要人能跟你走(动众),需要人能把心跟你齐(化而成俗) 化民成俗,之常见,之普遍,之基础,犹如制器用器(比如服装鞋帽锅碗瓢盆都是器) 这是中国人,华夏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 也是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基本方法——化 化——让一些生让一些死,从而成器 化,教化,制器也 器与器不同,玉器要琢,人器靠学 学,这种制器方法,包含了自己先做(发虑宪求善良),包含了亲承(就贤体远),包含了有所生死(化),包含了有人听你说(謏闻),包含了有人跟你走(动众),包含了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学,活到老学到老 万能的学 这大概已经指出了学记的中心思想了 定义了学了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在讲家庭教养和未成年人教养,我们会提到性正志德,也就是童蒙养性、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性正志德也是学啊 就是说,怎么学啊?性正志德 这是我自己在这里想,那么学记怎么继续往后讲呢 就贤体远,我理解为,把自己当成圣贤之人(贤人就位),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 以德怀远
吴迪星 后面半句“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没有太明白 陈刚 9/2 08:36:31
@吴迪星这是一个比较难搞和关键的环节
“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握和理解由近及远
既讲方式又讲范围,还讲内容
这个信息量大了不容易把握,这是一难
有些方式不熟悉,是另一难
共情的方式,听说很多学习和练习都可能很多,不一定真正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