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第2天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查字正音
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  (又,用手抓持、托举) (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 将金文字中的“京” 写成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尤” 。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尤”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 ,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 ,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貝” (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臤”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  (身,身子) (“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 用“骨” 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 ,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豊”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 ,以“人” 、“ 本” 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體,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体,总括人身十二(所有)部分。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豊”作声旁。
化:化,甲骨文  (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 (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 写成“匕”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 。古籍常“造化”并用,表示创造和改变一切的神奇大自然:“造”表示从无到有作出某物或现象;“化”表示由此到彼作出改变或消灭。中医古籍中也常“消化”并用,表示胃、肠加工食物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消”表示胃壁将食物(尤指固体食物)磨碎磨细、变成流质;“化”表示肠道将流质食物转变为适应身体的养分能量并加以吸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  (人,世人) (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俗,習也。从人,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俗,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  (像液滴) (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 从器皿 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 像液滴 穿过器皿 小孔的样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 写成一点 ,并加“入” ,表示液滴 滴入 器皿 内。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十” 。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  (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 (∩,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 将“爻” 简写成“乂” 。繁体甲骨文 加双手 ,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 运算。金文 加“子” (求知儿童),写成“教” 、“庐” 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 加“攴” (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子”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学字头” 。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 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觉悟。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其中“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采用“臼”作声旁。“學”,这是篆文写法的“ ”字,字形省略了“攴”字。
三、翻译
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把国家建成超高建筑物,可以撼动更多的人,但不足以对人民做到由此到彼改变的教化施行。君子如果欲求教化人民成为流行的生活习惯,必须完成引导其领悟道理的校舍成为教化的容器。
四、心得 动众-化民。动众是个人的才能,化民则是把民放在教化的容器内,潜移默化,动其心,自化。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