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第十七课 教化规程(2)教化行为从具体变抽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8 2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脱离了具体性,行为及其事儿就不存在了,因为从事实上来讲,抽象的事是不存在的。人们如果有办法,用抽象的方式完成了行为,事便可以在人所不了解的情况下消失。所以,行为从具体变抽象,是一件严重的事儿,关键的事儿,需要严加防范的事儿。防止教化行为从具体变抽象,就成了教化的基本课题之一。

  有哪些抽象的行为可以完成或者貌似完成事了呢?

  对行为进行抽象,其结果在于行为的动作连续性被打断,行为的直接性被破坏,在“力的作用和由此引起的物体形变”这个系统中,破坏了力与形变之间的因果联系。而这个联系的本体结构又是“一对阴阳”。通过抽象可以把阴阳解构成纯阴和纯阳,这是人们乐此不彼的基本动力。抽象化的行为大致包括:

  第一,间接行为。从总体上来讲,所有间接行为,都是抽象的。间接行为的核心特点在于象征。比如货币的间接性,使手持货币的人直接拥有了货币作为印刷品的所有权,间接拥有了“交换价值”。于是以货币为纲的经济管理这件事,就因为货币的间接性而实际上消失,却不被人所知。比如说,挣钱最少的人是最想挣钱而不是掙经济的人。
  第二,直接抽象行为。所谓直接抽象,就是对一个直接行为的序列,作抽象化处理。其本质在于,以对事物的深层把握之名,割裂丢失一部分“象”而把残留的部分“象”当作整个事物(投射)。也就是对行为系统各要素进行替换或者删除处理:替换或者删除行为主体,替换或者删除行为对象,替换或者删除行为成果及其所有者,替换或者删除行为进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环节。


  在这里我们倾向于否定间接和抽象,不是要否定间接想要描述的传导性(普遍联系性),也不是要想否定抽象想要描述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与思维方式,而是强调行为的本,强调行为成果的保障,必须要直接面对具体行为的具体进程和具体要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千字文说“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戈戟相加,武力相残。踐,篆文足,征伐戔,戈戟相加,武力相残),表示武力征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伐,残杀虐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戔”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戔”简化成“戋”古籍中常“践踏”并用,表示破坏性踩踏,“践”强调踩踏的破坏性目的;“踏”强调脚板踩地的反复与节奏。



  课后练习  说说你的教化行为是怎么从具体变成了抽象,以至于教化失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1 09:13 , Processed in 1.079009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