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3

陈慧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8-31 11:15 编辑

第一周第一天(20250831)
一、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ǒu]闻,不足以动众。
二、查字正音
发:是“”的异体字;“”是“”的简化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的本字,狗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有的金文将“犮”写成“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首”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跋),强调”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误将“犮”写成“犬”,并用“髟”(动物头上飞扬的长毛)代替“首”,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误写的“犬”恢复成“犮”(跋)。简体草书将楷书字形中的“髟”省略成“彡”,并将楷书字形中的“彡”简化成一点,将楷书字形中的“犮”写成“友”字形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发”,依据草书字形大幅简化,导致“长毛”的本义线索消失。古籍多以“髪”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发”(髪)合并代替读音相近、但字形与含义毫不相关的“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髪,根也。从髟,犮聲。,髪或从首。,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发,根部。字形采用“髟”作边旁,采用“犮”作声旁。,这是“髪”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首”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髪”。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宪:”是“憲”的本字。(ji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表示割舌酷刑。,金文,即“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割舌酷刑目,眼睛),表示施行抉目极刑,惩戒不法之徒,其中是金文“害”的省略。繁体金文在“的字形基础上加“心”(心脏),表示剖心极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对违犯国家最高法令者施以抉目剖心的极刑,以震慑万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另造会义兼形声的简单字形“宪”,用“先”(先贤)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表示“先贤”制定的国家法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憲,敏也。从心,从目,害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宪,敏感。字形采用“心、目”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口”的“害”作声旁。



求:”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良:的本字;都是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宫殿区域的写成,将曲折的游廊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曲折的游廊写成,像是分段加关的游廊通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游廊通道写成。有的篆文有所变形。有的篆文突出走廊迂回的形状。有的篆文突出宫殿内部的多室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隶书变形较大,篆文字形上下两端的回廊形状消失。当“良”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王”(玉)另造“琅”代替,强调宫殿廷廊的玉石材质。当“琅”的本义消失后,楷书异体字加“双耳旁”(邑,城,指宫殿区)另造“瑯”代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省去“王”(玉)写成“郎”,表示在宫殿廷廊随时听任帝王召唤的侍卫、顾问、医师。当“瑯”和“郎”的本义都消失后,篆文异体字在“郎”字基础上再加加“广”(开放式建筑)另造“廊”代替,强调宫殿廷廊建筑的半开放性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良,善也。从畗省,亡聲。,古文。,亦古文。,亦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良,善良。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畗”作边旁,采用“亡”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良”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良”字。,这
也是古文写法的“良”字。


足:“足”与“正”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古籍习惯假借“足”代替字形相似的“疋”*。正,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动词,征伐不义,安邦定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足,人的脚,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以:”是“姒”的本字;“以”是“”的异体字;“佀”是“以”的异体字;“以”也是“似”的本字。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临产胎儿。,金文(厶,即母胎中头朝下出生的临产胎儿女,母亲),表示胎儿与母亲似。远古造字者认识到,胎儿与母体存在某种“命中注定”的神奇关联,使得胎儿出生后在形神方面与母亲高度相似。隶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厶”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隶书字形中的“厶”写成。当“”字消失后,楷书加“人”(父亲)另造“姒”代替,将“厶”(临产胎儿)写成“以”(“似”的本字),表示胎儿与亲生父母相似的遗传关系。“”的甲骨文异体字“以”用“人”(父亲)代替“女”(母亲),强调胎儿与生父存在的相似遗传关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以”引申出虚词含义后,篆文将“厶”写成“㠯”另造“佀”代替,表示二者相似。当“佀”字偏废后,俗体隶书在“以”字隶书基础上,再加“人”(父亲)另造“似”代替,表示子像其父。作为动词表示两者相像时,古籍多以“似”代替“以”和“佀”。
古代王权社会中帝王有无男性后代,直接影响到王位继承权和国体的稳定,生育出“与帝王相似”的男婴的妃子(即“”,亦即“姒”,异体字是“以”),便可凭借生子对王权稳定的特殊贡献,地位腾飞,享受一国女性之至尊的荣誉,由此“以”从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引申出动词“凭借、倚靠、仰仗、借用”的含义。”和“”本该都读作“姒”(sì 去声),古人将“”误读成“巳”(sì 去声)的异体字“已”(yǐ 上声)的读音。当“以”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似”仍读“姒”(sì 去声)的读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謏:“謏”是“𧩮”的异体字。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叟”的异体字,表示老年男子。𧩮,篆文言,劝说叜,即“叟”的异体字,老年男子),表示老人劝说后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叜”写成。楷书异体字“謏”将“叜”写成“叟”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     
说明:“𧩮”字由“言、叜”会义,“叜”兼作声旁,“𧩮”读作sǒu。作为“𧩮”的异体字“謏”,理当也读作sǒu,而不是读作“小”xiǎo。因此象形网将“謏”的主音标注为sǒu。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𧩮,小也。誘也。从言叜聲。《禮記》曰:“足以𧩮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𧩮,小意思,不值一提。诱导。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叜作声旁。《礼记》上提到:“足以𧩮闻。



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聞,知聞也。从耳,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闻,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门”作声旁。



不:”是“不”的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帝,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不”的字形,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的字形。甲骨文“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表示“才”的倒三角形古籍多以“不”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众:”、“”、“”和“”,都是“㐺”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三、翻译
人心根部对忧患安全的担忧是来自于施行抉目极形惩戒不法之徒;穿上毛皮外衣神态安祥言语亲和——吉祥;征伐不义安邦定国形神相似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叉开了征伐不久安邦定国的形神,广大人群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四、阅读心得
发,是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同时也是根部的意思,从根部生长出来的,带有一种力量。人根。
人心对极刑的忧患,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吉祥,形神用心的听老人对后生劝诫,不能让广大的百姓起身作事。在外围来约束人,停留在末上而进入不到人的心里,所以没有办法起身作事。
五、朗读
见微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8-31 22:42 编辑

第一周第二天(20250901)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查字正音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體,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体,总括人身十二(所有)部分。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豊”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未,甲骨文屮,草木枝叶木,树),表示树木“枝桠重叠”,枝叶茂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隶书淡化树梢的枝叶形象。“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是会义字,甲骨文表示树上枝桠重叠,显示枝叶茂盛;“”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未,即“味”。六月,是最富于滋味的时候。五行之中,木大于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古籍常“造化”并用,表示创造和改变一切的神奇大自然:“造”表示从无到有作出某物或现象;“化”表示由此到彼作出改变或消灭。中医古籍中也常“消化”并用,表示胃、肠加工食物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消”表示胃壁将食物(尤指固体食物)磨碎磨细、变成流质;“化”表示肠道将流质食物转变为适应身体的养分能量并加以吸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是“”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从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民,众氓。字形承袭古文的形象。所有与民相关的字,都采用“民”作边旁。


的本字。,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君,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古文像君坐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君,天下至尊。字形采用“尹”作边旁,表示管理万千事务;因为发号施令,所以同时采用“口”作边旁。,这是古文的“君”字,像
君主端坐的样子。

子,甲骨文像一幅幼儿的线描,画出了幼儿的脑袋、头发、两脚。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像幼儿两脚被裹在襁褓里,露出脑袋,挥动两臂。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的字形。有的籀文像坐在凳子上的小孩,挥动着两手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隶书淡化了篆文字形中襁褓婴儿的两手形象。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㜽,古文子,从巛,象髮也。,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子”作边旁。㜽,这是古文写法的“子”字,字形采用“巛”作边旁,巛,像幼儿的头发。,这是籀文写法的“子”字,头顶有头
发,手臂与小腿都放在几案上。

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口,应答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用“代替女”,表示“母性特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如,从隨也。从女,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如,依从顺随。字形采用“女、口”会义。


“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加“”,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金文人,世人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俗,習也。从人,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俗,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觉悟。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其中“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采用“臼”作声旁。“學”,这是篆文写法的“”字,字形
省略了“攴”字。

“乎”是“呼”的本字。乎,甲骨文于,号角向上的“气”、或发出的响声),表示号角吹得紧急、响亮,表示危机来临,部落紧急“呼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气”写成一撇两点的,将金文字形中的“于”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号角吹得紧急、响亮,代表部落的紧急“呼叫”。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一撇两点的写成一撇三点的,将篆文字形中的“于”简写成“丁”。当“乎”的“呼叫”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吹号)另造“呼”代替,表示吹号示警。号角吹不出任何声音叫“亏”(表示完全缺乏中气);号角吹得“嘘嘘”无力叫“兮”;号角高亢并紧急叫“乎”(“呼”,部落紧急招集的号角);号角吹得音调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平”(号音平直,表示平安无事,没有警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乎,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乎,语尾的叹词。字形采用“兮”作边旁,像声音向上越扬的形状。


三、翻译
成就超高德才,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德才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军队归邑的形神使相随、同行的一群人用体力负重劳作;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有使同行的人起身作事,自然改变成为顺从的结果;君子依从顺随内心的所求自然改变成顺从的结果,武力征服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其必须像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的方式引导领悟道理。
四、阅读心得
由德才高超的人带领着大家领悟,说学习有一种经被人牵着走,领悟却是另外一种感觉,如同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老师的方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目标是集体吉祥。
五、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9-2 00:07 编辑

第一周第三天(20250902)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查字正音
玉,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
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丨,像玉串的贯绳。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琢,篆文王,玉豖,即“啄”的省略,用利喙剔食),比喻用利器剔刻玉石。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豖”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琢,治玉也。从玉,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琢,精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豖”作声旁。



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器,器皿。字形像器之口,是看家犬看守的容具。



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概括了古人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常见姿态。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凭借集体想象、虚构的无限联合力,超越生物本能的地球生物圈霸主。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以古老的中国阴阳论观之,自然状态的生物,是“纯阳”的单维生物,只在“实在”维度上生存;而作为地表霸主的人类,则是“阴阳”二维的生物,不仅具有“实在”的有限阳面,还有“想象虚构”的无限阴面。“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太阳直射。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故,有意使它变成这样。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繁体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口口相传”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即“趾”的本字,脚板)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平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脚板形状简写成,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脚跟脚板形象,只保留三趾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到达某地。隶书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脚趾形状写成三点,以致“趾”形完全消失。俗体楷书将三点连写成一点一横折,局部简化字形。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繁体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
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
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者”是“煮”的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燃烧的干柴。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并用“口”(言说、交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火”,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简体金文将“口”写成“曰”,强调“者”的“交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着火木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谈论”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形、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当“者”由动词“生火煮食”引申出代词义项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煮”代替。作为动词,古籍多以“煮”代替“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建,甲骨文凵,柱洞三点,代表泥沙才,房柱与横梁,借代房架丮,即“执”的本字,抓持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将房柱立于柱洞后,为柱洞填土加固,在房柱上架上横梁,搭起新房的骨架。金文“爪”的变形,抓持午,即“杵”的本字廾,双手持握(土,土墙或地板丮,即“执”的本字,抓持),表示众人参与的筑墙夯地的造屋活动,表示双手持握杵棒夯地简体金文省去“爪”、“丮”,并用代替繁体金文字形中的“土”,“阜”表示山地,一横表示地面墙基,将“午”的写成,并误将表示双手执杵的字形写成“聿”。有的简体金文则误将山地开凿的地面墙基写成“辵”。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由“彳”变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筑墙造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建字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建,立朝律也。从聿,从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建,定立朝庭法律。字形采用“聿、廴”会义。



”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敎,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凡教之屬皆从教。,古文教。,亦古文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教,在上的操作,在下的效仿。字形采用“攴、”会义。所有与教相关的字,都采用“教”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这 也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
形,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在他人之前行进,提早出发。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三、翻译
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不能武力征服,称霸一方为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不引导人领悟道理;就不能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和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为此久远时代的无敌的统帅建立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对顺从的奴隶发号施令,执政治国;抢在他人之前到达,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
四、阅读心得
为人师者的重要性,师者雕刻师,雕刻的过程当中因材质的不同,力量的不同,所以产品也有所不同,不是复印机。
五、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9-2 23:04 编辑

第一周第四天(20250903)
一、原文
《兑【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正音
《兑命》:是《尚书-商书》中的篇章,「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
”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低吟。,甲骨文倒写的“口”,表示低头言语心,惦记),表示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情感难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写成“今”,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唸”加“口”,强调自言自语。造字本义:动词,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念,常思也。从心,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念,经常惦记。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㚸”是“始”的异体字;“媤”是“㚸”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姒”的本字,表示生育与帝王形神相似的男婴、而受宠荣升的宠妃。始,金文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口,发话、指令),表示发号施令的宠妃。篆文误将金文的“、口”结构,写成“女、台”的结构。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隶化后楷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始”的金文异体字用“卜”(权杖)代替“口”(发话、指令),强调有权之姒。有的金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金文繁体异体字写成“,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司,发号施令、管理)”的会义结构,强调“发号施令”的特殊女性角色。简体金文异体字省去“厶”,写成“女、司”会义的“㚸”。楷书异体字“媤”用“思”(有想法、有头脑)代替“司”(管理),表示有头脑、能力出众的女子。古籍多以“司”代替“㚸”,以“思”代替“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最初的女人。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等号(二者相重复,即两相等同),表示“先贤著作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在是非评判中的标准依据意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略“等号”,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写成“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典,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典,三皇五帝赖以成功治国的书籍。字形采用“冊、丌”作边旁,表示“册”在“丌”架上,尊敬地搁置重要册子。庄都说,典,就是大册。



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简体甲骨文将吹奏乐器简写成。有的甲骨文省去“口”,同时用多折曲线代替“L”形的复杂管乐器,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吹奏乐器。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曲线符号,字形由(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革命性地简化成“于”(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金文承续甲骨文合体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单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写成“亏”形。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由动词引申出名词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籍常假借“于”代替“於”(鸿雁飞 = 鸿雁飞)。《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三、翻译
《兑命》说: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发号施令的宠妃双手奉持权威古籍于引导领悟道理;因此在脚趾踩着的地方,足履平地,徙步前往,到达某地,喟。
四、阅读心得
学习学习,学而习之,要惦记着学过的东西,学了就丢了不叫学。在这里来理解学无止境,就顺了,学习没有终止一说,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五、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3 20:48 , Processed in 1.179549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