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 14:33 编辑
第一周第二天 | 一、原文 |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二、查字并正音 | 1、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 | 2、贤(賢):“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 3、体(體):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 | 远(遠):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 | 4、动(動):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 5、众:“乑”、“众”、“眾”和“衆”,都是“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 | 6、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 | 7、民:是“敃”的本字。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 | 8、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 9、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 10、学(學):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 11、“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 | 三、朗读 | 见微盘 | 四、翻译 | 已经有成就和善于管理国家的人才身体力行包括在很远的地方也执行方针,足以感动广大百姓,但不足以感化底层已经麻木的劳苦大众,君王若想要从根本上教化所有民众,让此成为民众刻在骨子里的习俗,必须一点一点的好好学习。 | 五、阅读心得 | 个人对他人的教化和影响力是有限的。 |
化民成俗是一件什么事? 不光是治国平天下需要化民成俗 齐家需要,修身需要 格物需要,致知也需要 正义需要,诚心也需要 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每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正对系统的工程。系统都有民,这些民都需要化,都需要成俗 都需要通过办学教学来化民成俗 我们读书会是一种微型办学,也是一种化民成俗 谁化谁,化成什么样 需要考证 具有教化内容的活动很多很多,甚至像吃饭午睡之类的,都是教化 所以化民成俗,不是个神秘稀少的事儿 比如,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 是教化吧 化民成俗,即所谓教化,是治人、治事、治职、治务、治学的基本方式 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也是人的基本功能 教化,需要好好干把事干好(发虑宪,求善良);需要以身入局,亲之承之(就贤体远);需要有所生有所死,造就一个有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的系统(化民成俗) 需要人能听你说(謏闻),需要人能跟你走(动众),需要人能把心跟你齐(化而成俗) 化民成俗,之常见,之普遍,之基础,犹如制器用器(比如服装鞋帽锅碗瓢盆都是器) 这是中国人,华夏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 也是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基本方法——化 化——让一些生让一些死,从而成器 化,教化,制器也 器与器不同,玉器要琢,人器靠学 人什么样就是成器了——知道 学,这种制器方法,包含了自己先做(发虑宪求善良),包含了亲承(就贤体远),包含了有所生死(化),包含了有人听你说(謏闻),包含了有人跟你走(动众),包含了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学,活到老学到老 万能的学 这大概已经指出了学记的中心思想了 定义了学了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在讲家庭教养和未成年人教养,我们会提到性正志德,也就是童蒙养性、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性正志德也是学啊 就是说,怎么学啊?性正志德 就贤体远,我理解为,把自己当成圣贤之人(贤人就位),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 以德怀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