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4-9 21:22 编辑
第三十二天(4.6)缪刺论第六十三讲述了交错针刺法的原理,叙述了各经的脉络受邪后的症治,提出针刺次数的确定原则,讲述了尸厥的发生原理和治疗方法,请你说说缪刺和巨刺分别是什么?
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祛除邪气,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即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但是缪刺的前提是病邪未入经脉。因为络脉病变的病痛部位与经脉相缪(相反),因此称为“缪刺”。
若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如此这样的,就必须用巨刺法。但是运用巨刺法,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如果邪气留滞于络脉则决不能运用。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讲述了,因为五脏与四时相应,血气运行随四时变化,所以针刺必须顺应四时变化进行的原理,请你说说,误刺伤及五脏死亡的情形?
春天,人气在脉;夏天,经满气溢,皮肤充实;长夏,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天,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天,血气在骨髓,通五脏。
故春刺络脉,令人少气;
春刺肌肉,令人上气;
春刺筋骨,令人腹胀。
夏刺经脉,令人解;
夏刺肌肉,令人善恐;
夏刺筋骨,令人善怒。
秋刺经脉,令人善忘;
秋刺络脉,令人卧不欲动;
秋刺筋骨,令人寒栗。
冬刺经脉,令人目不明;
冬刺络脉,留为大痹;
冬刺肌肉,令人善忘。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欬;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
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第三十三天(4.7)标本病传论第六十五讲述疾病的标本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请你说说处理标本关系的原则?
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和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用心调理;凡病轻的,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凡病重的,或发作期,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各种疾病按五行相克的次序这样相传,且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假如是按间脏相传就不易再传下去,即使传过三脏、四脏,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法则,请你说说什么是节、制?《説文解字》: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  ,古文制如此。
节和制都有停止的意思,就是一段时间的终始。天以六(即三阴三阳)分节,地以五(即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制。交替支行,
第三十四天(4.8) 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讲述五蕴学说,是理解阴阳大衍小衍学说中的小衍的重要文献,请你说说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是简单说是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六气,是三阴三阳,也是风、寒、暑、湿、燥、火。唯五脏盛者,方不畏运气之侵。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精细地讲述了六气,请你说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什么意思?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没有三阴三阳的如环无端的升降出入的气,就没有万物的成形,万物的外形皆依赖于气的作用而存在。比如人,体内有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的互为表里、互相制胜,五脏方能有发生、成长、变化、收敛与闭藏的功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第三十五天(4.9)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阐述了气运的变化有常有变,判定后期会具体会发生什么只能依靠对变量的确认,而不能依靠固定标准,病与非病不取决于条件变化,取决于正邪相胜。请你说说什么是“气交变”?
气交变,是天地之气相遇交合引起的正常的自然变化;人生在天地间,就该顺应这种自然变化。有正常变化,也有不正常的变化,进而人的五脏也相应的有所变化。 所以观察五行的运动,分辨五运的特性、生化、权力、表现、变异、灾害,就可以知道万物因之而起的变化,以及人类因之而生的疾病了。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讲述了五气有平、太过、不及的变化,四方有地势高下阴阳的差别,及其对自然万物和人的影响。还论述了治责在临床上的应用。请你说说什么叫“五常政”?其主要内容是啥?木气称为“敷和”,散布着温和之气,使万物荣华;火气称为“升明”,明朗而有盛长之气,使万物繁茂;土气称为“备化”,具备着生化万物之气,使万物具备形体;金气称为“审平”,发着宁静和平之气,使万物结实;水气称为“静顺”,有着寂静和顺之气,使万物归藏。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五常,私以为就是五运之常,也就是去了解五运的平气、过、不及,弄懂它,正确的去应对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