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吕丽芳

吕丽芳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0:5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3-12 16:04 编辑

十二相使: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十二官不得相失。
第五天(3.10):
在单元的背景下,结合六节藏象第九说说什么是六节和藏象?结合五脏生成篇第十说说,为什么“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六节:“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六六之节是指用干支配合计数的六十天轮回六次为一年,用来确定天道的尺度,简称天度;九九制会是指用长度为汉尺九寸的黄钟律管标定的乘九的长度测量天道的准度,以应和万物气化的度数,简称气数。天度,是计算日、月的运行轨迹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
藏象: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在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天的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汗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为阳中之少阴,与秋天的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真气的根本,为阴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太阴,与冬天的气相通。肝,是解除疲劳之本,为魂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手指、脚趾的指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天的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像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都为至阴一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中正之官的升发。
想要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故“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第六天(3.11)
在单元背景下,结合五脏别论第十一,说说什么是奇恒之腑?结合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说说生活的自然条件跟生理与疾病的关系?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即为异常之意,这六个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兼藏精气为特点,然亦不同于五脏、六腑的作用,所以称为“奇恒之腑”。
生活的自然条件跟生理与疾病的关系: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南、北、中原,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所产食物不同,养成的习惯也不同,所以对各个脏腑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所以治法各有所宜。所以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
第七天(3.12)
在自己设定的单元背景下,结合《移精变气论第十三》说说移精变气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结合《汤液醪醴篇第十四》说说情志内伤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移精变气的方法论原则: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情志内伤病的治疗原则:聚精汇神,集起散越的神气,散乱的志意,以达到荣卫平和,精气生,形体盛,骨肉相保,巨气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20:3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天(3.13):
在你自己设定的单元结构背景下,结合玉版论要第十五,说说揆度思维的特点是什么?结合诊要经终论第十六,说说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论是什么?
答:揆度思维特点:度量疾病之深浅。根:神机;本:气血运转;末:色脉变化
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顺应四时、合于天道。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心;五月六月,人气在脾;七月八月人气在胃;九月十月,人气在肺;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结合天气以及人气,春夏秋冬皆有其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4 23:1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天(3.14):在自己设定的单元框架下,结合《脉要精微论第十七》,说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什么意思?结合《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说说健康人的气、脉、象有什么特点?
持脉有道:从天气、人气,切脉动静,视精明,察五色;
需静为保:我以为,阴气未动、阳气未散,为虚静。
脉为血气血之象,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08:5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天(3.15):
在自己设定的单元框架下,结合《玉机真脏论第十九》说说人之能生存的根本(生之机)是什么?结合《三部九候论第二十》何为诊脉中的三部,何为九候?
答:生存根本:神应按四时的规律运转不息,向前而不逆转,逆则失生机;
三部九候: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上部:
天:两额动脉(太阳穴)
地:两颊动脉(大迎穴)
人:耳前动脉(耳门穴)
中部:
天:手太阴处动脉(太渊穴、经渠穴)
地:手阳明处动脉(合谷穴)
人:手少阴处动脉(神门穴)
下部:
天:足厥阴处动脉(足五里穴,男)(太冲穴,女)
地:足少阴处动脉(太溪穴)
人:足太阴处动脉(箕门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21:0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天(3.16):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论六经脉,别在何处?《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说的脏气法时,时是什么?
答:经脉运行别在居处、动静、勇怯;分别在四时阴阳虚实。
时:四时、五行;
四时: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21:2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3-26 18:02 编辑

第十二天(3.17)《宣明五气第二十三》讲述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脏所恶,五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脏所藏、五脏所主、五劳所伤和五脉应象,一直在说“五”,这个“五”,会让你想些什么?根据《血气形志第二十四》的描述,你认为什么是血、气、形、志?
五,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代表阴阳在天地间交午。放在本文,我能想到的就是,五脏之气协调工作,又分管不同部位,应四时、金木水火土;五气就是天地阴阳之气在人身体中的交午,既要协调工作又要应天地阴阳之气。
血为阴、为地,气为阳、为天,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行为情,为阳,志为精,为阴。
第十三天(3.18)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说,针有悬布天下者五,这个五指的是什么?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说的八正是什么,神明是什么?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这个五,我以为第一是指昭示天下的治病的针刺方法: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第二是指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第三是指五脏。再合起来的话,就是治病的时候,应法天则地,根据身体的阴阳虚实,结合四时五行,来判断五法首用哪法,但治神永远都是关键。
八正:八是指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四时不同,日月星辰之行,以及八方,皆会影响风邪,而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中,风为百病之长。所以,所谓八正,观察在四时不同,日月星辰陈列交替之时,八方邪气到来的时间,以正确的应对,按照时序调养身体。
神明:若能法星辰之沉浮虚实、辨八风之虚邪之气,参伍相合调之于身,则能盛荣卫之气,而养神,使神明。神明,则更能通阴阳四时、应虚实沉浮,形与神俱。

第十四天(3.19)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阐述的真气与邪气结合于临床症状的各种情形,其总的处置原则是什么?通评虚实第二十八讲述了“虚实”的各种情形及相关针刺处理,你概括起来,虚实的核心实质是什么?
处置原则:攻邪扶正。虚则实之、实则泄之,以上调下,以左调右。
虚实的核心:该有的没有为虚,不该有的有了为实。

第十五天(3.20):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把太阴和阳明和而论之,是因为两经互为表里,说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的基本内容。阳明脉解第三十讲述的阳明脉的病理和症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足阳明胃经:天气,主外,阳道实,从头走足,表
足太阴脾经:地气,主内,阴道虚,从足走胸,里

阳明脉病的症状及病理
症状 病理
闻木音而惊足阳明胃属土,土克木,故闻木音而惊
恶火 阳明脉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者恶火
恶人
或喘而死,或喘而生
阳明厥逆则喘而惋(心烦),惋则恶人;
厥逆连脏(累及内脏)则死,连经(只触及外在经脉)则生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四肢者,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登高;
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
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  阳盛扰动心神,故神志失常


第十六天(3.21):热论第三十一讲述热病,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热?刺热篇第三十二讲五脏热病的刺法,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五脏热病的主要症状。
发热往往是因为伤了寒邪,闭塞体表,使得经络不通导致的内热。治疗的方向是:发汗以通体表,祛邪出体,以通经络。五脏热病的主要症状:
肝热: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左颊先红。
心热:先不开心,几日后发热,主要是胸肋烦闷;额头先红。
脾热:先头痛,颊痛,心烦,额头发青,想吐,身体发热。鼻头先红。
肺热:先感到冷,汗毛竖起,怕风怕寒,舌苔发黄,身体发热;右颊先红。
肾热:先腰痛,小腿发软,口渴想喝水,全身发热;下巴先红。

第十七天(3.22):评热病论第三十三讲述了阴阳交、风厥、劳风和肾风几种热病的因理症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阴阳交、风厥、劳风和肾风?逆调论第三十四讲述了脏腑经络之气以顺为常,逆而为病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定义一下阴阳失调(逆)、营卫失调(逆)、脏腑经络失调(逆)。答:阴阳交:温病,发热后出汗,但体温不下反上,出现脉象急疾躁动,病势不减反增,同时还有胡言乱语、不思饮食的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正不压邪反被邪胜。
风厥:全身发热、有汗、烦躁,但随着出汗,病情不减;病因: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先受邪,又与足少阳肾相表里,肾经受全身发热的影响,产生厥逆。治疗:同时针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以泻风热,降逆气,并内服汤药。
劳风:肺下病,头颈项足少阴肾经强直,头昏眩而视物不清,唾出粘痰似涕,怕风寒栗。
肾风:面部、足部浮肿壅塞,不能言。
阴阳失调(逆):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属于阴阳失调;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平衡者,皆病。
营卫失调(逆):荣行脉内,卫行脉外,也是一对阴阳,荣卫不调是阴阳失调的一对具象。
脏腑经络失调(逆):脏腑十二经,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阴阳表里皆相对,所以经络失调依然是阴阳不调的具象,皆病也。
第十八天(3.23):疟论第三十五讲述了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法,请你根据本篇论述,说说疟疾的发病机理。刺疟篇第三十六讲述了各种疟疾的针刺治疗,同时具体描述了各种疟疾症状,请你说说针刺治疗疟疾的原则是什么,并说说有哪十二种疟疾?和起来就是:疟疾的病机、常见种类、针刺治疗疟疾的一般原则。
疟疾的发病机理:疟疾都由于感受了风邪而引起,它的停止和发作有固定的时间。由于阴阳上下相争,虚实交替而作,阴阳虚实相互移易转化的关系。阳气并入于阴经,使阴气实而阳气虚,阳明经气虚。如阴气并入阳经,则阳气实而阴气虚。阳主外,阳盛就发生外热;阴主内,阴虚就发生内热。
医经上说,有余的应当泻,不足的应当补。现如今对疟疾病而言,发热是有余,发冷是不足。
常见的种类及针刺原则:
1、足太阳膀胱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不易痊愈,治疗方法,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出血。
2、足少阳胆经的疟疾,使人身倦无力,恶寒、发热都不甚厉害,怕见人,看见人就感到恐惧,发热的时间比较长,汗出亦很多,治疗方法,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3、足阳明胃经的疟疾,使人先觉怕冷,逐渐恶寒加剧到极点,很久才发热,退热时便汗出,这种病人,喜欢亮光,喜欢向火取暖,见到亮光以及火气,就感到爽快,治疗方法,针刺足阳明胃经在足背上最高处的冲阳穴。
4、足太阴脾经的疟疾,使人闷闷不乐,时常要叹息,不想吃东西,多发寒热,汗出亦多,病发作时容易呕吐,吐后病势减轻,治疗方法,针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5、足少阴肾经的疟疾,令人发生剧烈呕吐,多发寒热,热多寒少,常常喜欢紧闭门窗而居,这种病不易痊愈(,治疗方法,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
6、足厥阴肝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小腹部胀满,小便不利,似乎癃病,而实非癃病。小便频数不爽,病人心中恐惧,正气不足,腹中郁滞不畅,治疗方法,针刺足厥阴肝经的穴位。
7、肺疟,使人心里感到发冷,冷极则发热,热时容易发惊,好像见到了可怕的事物,治疗方法,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8、心疟,使人心中烦热得很厉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觉寒多而不太热,治疗方法,刺手少阴心经。
9、肝疟,使人面色苍青,时常叹息,厉害的时候,形状如死,治疗方法,刺足厥阴肝经出血。
10、脾疟,使人发冷,腹中痛,待到发热时,则脾气行而肠中鸣响,肠鸣后阳气外达而汗出,治疗方法,刺足太阴脾经。
11、肾疟,使人畏寒怕冷,腰脊疼痛,难以转侧,大便困难,目视眩动不明,手足冷,治疗方法,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12、胃疟,发病使人中脘壅塞,易觉饥饿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感到脘腹胀满膨大,治疗方法,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横行的络脉,刺出其血。


第十九天(3.24)气厥论第三十七讲述了寒热之气厥逆和脏腑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话说说气厥为啥叫气厥?咳论第三十八讲述了各种咳嗽,请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是个什么情况?气厥:寒热之气在脏腑中互相移动和传变而引起的,阴阳气逆。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相合,故五脏各有其所主的时令,各脏在所主之时令受了寒邪就会得病,症状轻微的则为咳嗽,严重的,寒邪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所以,当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当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当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当长夏太阴主时,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表里相应的脏咳会传于相应的腑。

第二十天(3.25)举痛论第三十九讲述九气之病之望闻问切所得,说说九气指什么?
答:怒则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腹中论第四十讲述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腹中疾患因症治忌和两个方剂,请你说说妊娠和腹中疾患的鉴别要点。
答:妊娠:月经绝,但不见有病脉。
腹中疾患:身有异病,寸关尺脉尽显阴阳虚实之异象。
第二十一天(3.26)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讲述了正经、奇经、别络等经络病变引起的腰痛病的症状和针刺,涉及到循经取穴、缪刺取穴、针刺出血、月亮盈亏与针刺次数,腰痛兼上寒、上热、中热而喘等复杂病症的取穴方法,请你说说正经、奇经和别络病变引起腰痛的一般情况。风论篇第四十二专门论述了风邪致病的特点和多种风病的因机类症治。请你说说什么是风邪,有些什么性质?


风邪是引起各种疾病的首要因素,风邪侵入人体薄弱的地方就会发生变化,能够引起其它各种疾病,风邪致病没有一定常规,但其病因都是因为有风邪的入侵。
风邪侵犯人体常常留滞于皮肤腠理之间,向内不能进一步侵入,向外不能宣泄排出,然而风邪行动迅速且变化多端,若使腠理开泄则阳气外泄而恶寒,若使腠理闭塞则阳气内郁而身热烦闷,恶寒则引起饮食减少,发热则会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猝然寒颤而不能饮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7 21:4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4-2 14:43 编辑

第二十二天(3.27)痹论篇第四十三讲述了各种痹病因机症类治,请你说说本篇指出的痹病有哪几种?
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相合侵犯人体,而形成“痹病”。痹病,按发病原因,分为三种:行痹、痛痹、着痹;
按发病部位(或时间),分为五种: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痿论篇第四十四根据五脏合五体的道理讲述了五种痿病的因机症治,你说说什么是五脏合五体?
五脏合五体: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第二十三天(3.28)厥病论第四十五涉及到寒厥、热厥因机症,昏厥的表现和病机,厥病治疗原则,六经厥症和十二经厥逆,请你说说什么是寒厥和热厥?
  病能论第四十六涉及到胃脘痈、卧不安,不得偃卧、厥腰痛颈痈、阳厥、酒风等病的因机症诊治,以颈痈病因为类型不同而治法不同为例,提示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请你说说怎么样从病态分析病情?寒厥:阳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寒厥”。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这种厥冷,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而是由于体内的阳虚所致。所以寒厥证的感觉寒冷,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
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也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脉汇合之处。一般来说,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患有寒厥证的人,是因为自恃体质强壮,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过度使肾中精气耗损,导致肾向脾胃争夺精气,即使这样也不能使肾精恢复,肾失于固摄造成精气向下溢出,阴寒邪气就从足向上逆行。阴寒之邪气停聚于中焦,使胃的阳气虚衰,不能化生水谷营养经络,以致阳气日益亏损,阴寒之邪气独胜于内,所以手足感觉寒冷。
热厥:阴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热厥”。热厥证的发热,一般从足底开始。因为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足底发热。
酒入于胃(,由于酒性剽悍径行于皮肤络脉),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而体内经脉反而空虚。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若饮酒过度,)脾无所输送则阴津亏虚,阴津亏虚使剽悍的酒热之气乘虚入扰于内,则导致胃气不和,胃气不和则阴精化生无源而枯竭,阴精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这种人必然是经常酒醉或者饱食太过之后行房纵欲,致使酒食之气郁居于脾中不得宣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结酝酿成热,热盛于中焦,进而波及周身,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酒性是剽悍浓烈的,肾的精气必受其损伤而日益虚衰,(阴虚则阳胜,)形成阳气独盛于内的局面,所以手足发热。
从病态分析病情:一、从经脉的部位诊断有异;二、脉象不合四时;三、阴阳不合。

第二十四天(3.29)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论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头疼、脾瘅、胆瘅、隆病、胎病、肾风等十几种少见而异于平常的疾病的因机症治,请你说说处理这类疾病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一般处理原则: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
病名 病因 治法
妊娠九月而喑 胞宫的络脉系于肾脏,而足少阴肾经贯肾上系于舌本,今胞宫的络脉受阻,肾经亦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故不能言语 不需要治疗,待至十月分娩之后,胞络通,声音就会自然恢复
息积 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碍饮食 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必须用导引法疏通气血,并结合药物调治
伏梁 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流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 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
疹筋 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病情则更加严重。
厥逆头疼 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寒气向内侵入骨髓,脑为髓海,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 私以为:首要为驱寒,可用药物治疗,也可用砭石治疗。
脾瘅 这是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溢所致,五味入于口,贮藏于胃,脾再将精气输送全身,所以脾失运化,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过食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胆瘅 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 治疗时应取胆经的募穴(日月穴)和俞穴(背部的胆俞穴)
隆病 此病根在脾脏,热邪炽盛的表现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 属于不能治的死症
胎病 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邪气逆于上而不下,精气与邪气相争并聚不散,影响胎儿故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肾风 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如若反复惊悸,导致心气不能恢复而神气消亡 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补充论述了十四种阴脏腑经脉精气衰败出现的死症脉象,并预计其死期,请你说说,这些奇病奇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其一、人有精气神,精化气,气养神。人的很多情绪,在五脏六腑都是有记录的;一旦精耗完了,人也就完了。
其二 、人的精也不是一直消耗的。精气分元气和谷气,所以一年四季,有消耗多的时候也有补的时候,应天地四时,就可养精蓄锐,否则就是自己找死。


第二十五天(3.30)脉解篇第四十九具体阐述了三阴三阳经脉之气各有所主之时,并从时令变化解释精气的阴阳盛衰而导致经脉病变的症状和机理,请你说说三阴三阳经络之气各自所主的时是什么?答:足太阳膀胱经主农历正月,地支为寅。卦象为“泰”,三阴三阳正好平衡,说明阳气已经上升到可以与阴抗衡,所以是太阳。正月里虽然阳气开始生发,但阴寒之气还很旺盛,当阳气没有按照正常的次序逐渐旺盛。
足少阳胆经主农历九月,地支为戌,卦象为“剥”,一阳五阴,说明阳气快要搏尽,阴气很旺盛,阳气很虚弱,所以是少阳。少阳经脉散络于心包,为心之表。九月阳气将尽,阴气方盛。
足阳明胃经主农历五月,地支为午,卦象为“姤”,五阳一阴,说明阳气旺盛到了极点后生出了阴,也就是夏至节后,阴气开始出现,所以是阳明。五月是阳极而生的时候,人体也是一样,阴气加于盛阳之上,故令人寒冷颤栗。
足太阴脾经主农历十一月,地支为子,卦象为“复”,五阴一阳,说明阴气旺盛到了极点后生出了阳,也就是冬至节后,阳气开始复苏,所以是太阴,为阴中至阴。此时阴气最盛,万物皆闭藏于中,人气亦然,阴邪循经入腹,所以易发生腹胀的症状。
足少阴肾经主农历七月,地支为申,卦象为“否”,三阳三阴,说明阴气上升到可以与阳气抗衡,所以是少阴。阴气初生,万物肃杀,阳气被抑制,腰为肾之府,故易出现腰痛的症状。
足厥阴肝经主农历三月,地支为辰,卦象为“夬”,一阴五阳,说明阴气将要消亡,阳气非常旺盛,所以是厥阴。三月阳气方长,万物荣华繁茂,然尚有余寒,阴气尚存,阴邪积聚于中。

刺要论第五十讲述了疾病所在部位不同,针刺深度不同。请你说说,针刺深度不合适,不同的季节、不同病脏器上会发生些什么病变?
答:刺毫毛腠理无伤皮,否则内动肺,秋天时,易患温疟病;
刺皮无伤肉,否则内动脾,则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
刺肉无伤脉,否则内动心,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
刺脉无伤筋,否则内动肝,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
刺筋无伤骨,否则内动肾,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使身体枯瘦、小腿酸痛,肢体懈怠行动无力的病症。

第二十六天(3.31)刺齐论篇第五十一讲述了针刺的定限,请你说说,不齐(不符合齐的标准)带来的损害是什么?刺有深浅,浅则不及病,深则生病。
刺禁论第五十二讲述针刺治疗的禁忌,请你说说针刺的禁忌要点。
内脏各有要害之处,肝心脾肺肾胃及横膈上、第七椎旁的心包络,不能针刺;大醉、大怒、大劳、新饱、大饥、大渴、大惊者不能针刺。


第二十七天(4.1)刺志论第五十三阐述了气与形、谷与气、脉与血虚实的正常与反常情况及其机理,请你说说“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是什么意思?答:气血的虚与实和形体的弱与壮是相对应的,否则就反常。反常又分实邪入内和正气虚空,实邪入内就要泻,所以左手开针空,给邪以出路;正气虚,就闭合以存正。
针解篇第五十四讲述了用针的道理,请你说说九针是什么?
答:九针,即镵[chán]针、圆针、鍉[chí]针、锋针、铍[pí]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的形体与自然界相应,针的式样也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病症制成的。
鍉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泄热。
圆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
镵针,长4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
锋针,长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
铍针,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
圆利针,长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证。
毫针,长1.6寸或3.6寸,针身较细,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能扶正祛邪。
长针,长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位置较深的痹证,又称芒针。
大针,长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
所以九针既是针的名称,也是治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第二十八天(4.2)长刺节论第五十五讲述了头痛、寒热、痈肿、少腹有积、寒痛、筋痹、肌痹、骨痹、狂癫、大风等病症的针治方法,针刺部位、深浅、次数、疗程长短之间的关系等等,请你说说针刺后的身体反应一般有些什么情形?答:止头痛、袪寒热、出血治腐、引气下行、身有热感、止癫、汗出。
皮部论第五十六讲述了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位、皮肤经络的色泽改变可以了解相应脏腑病变,外邪侵入的顺序,早期治疗的意义等,请你说说十二皮部划分的情况。十二皮部就是十二正经对应的表皮部分。阳经在身体背部,阴经在身体腹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3 20:4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天(4.3)经络篇第五十七讲述了经脉跟五脏相联通,色应五脏所主之色;络脉与经脉相通,阴脉色与经脉主色应,阳脉色则随四季变化。请你说说经脉色变的原理。
经有常色。心肝脾肺肾,赤青黄白黑;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讲述了365个气穴的名称和分布,孙络和溪谷,邪入孙络和溪谷对营卫运行的影响机制和侵入脏腑的途径,部分疾病的治疗。请你说说什么是孙络和谿谷?
孙络是人体中络脉的分支;
溪谷: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4 21:2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4-5 14:03 编辑

第三十天(4.4)气府论篇第五十九补充论述气穴论,叙述了手足三阳经脉、督脉、任脉、冲脉等经脉之气通达之处的腧穴数目和分布,请你说说,什么是腧穴?
腧穴: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肌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骨空论第六十介绍了风邪所致各症的针刺治疗,任督二脉的巡行路线及其所主疾病,针灸治疗上气、下肢疼痛、水病的方法,寒热、犬吠、伤食等病的针刺。请你说说,什么是骨空?
骨空:骨头与骨头中的缝隙,这些位置大多都有重要的穴位。
第三十一天(4.5)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叙述了风水病的因症理及其57个腧穴,指出了治疗热病的59个腧穴,说明针刺深浅与四时的关联,请你说说,什么是水病,什么是热病?
肾属于至阴之脏,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手太阴经。肾脉属于足少阴经,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生病。肾也是胃的门关,门关闭不利,水液就要停滞,相聚而生病。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所以形成浮肿。肾脏在下属阴。凡是由下而上蒸腾的地方都属于肾,因气化而生成的水液,所以叫做“至阴”。呈勇力而劳动(或房劳)太过,则汗出于肾;出汗时遇到风邪,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病。所以根本上讲水病就是肾病。
人感受了寒邪反而会传变为热病,这是因为寒气盛极,就会郁而发热。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讲述了经络与血气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为啥要调理经络的道理,将梳理了针刺治疗脏腑经络寒热虚实的理症补泄。请你说说,“守经隧焉”是什么意思?五脏相互联系的通道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都是以经脉为依据。反过来思考,病好也就是经脉互相通畅,以运行气血;平时的养生也是要保证气血运行顺畅,荥卫调和,百脉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11:3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4-9 21:22 编辑

第三十二天(4.6)缪刺论第六十三讲述了交错针刺法的原理,叙述了各经的脉络受邪后的症治,提出针刺次数的确定原则,讲述了尸厥的发生原理和治疗方法,请你说说缪刺和巨刺分别是什么?
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祛除邪气,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即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但是缪刺的前提是病邪未入经脉。因为络脉病变的病痛部位与经脉相缪(相反),因此称为“缪刺”。
若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如此这样的,就必须用巨刺法。但是运用巨刺法,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如果邪气留滞于络脉则决不能运用。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讲述了,因为五脏与四时相应,血气运行随四时变化,所以针刺必须顺应四时变化进行的原理,请你说说,误刺伤及五脏死亡的情形?
春天,人气在脉;夏天,经满气溢,皮肤充实;长夏,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天,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天,血气在骨髓,通五脏。
故春刺络脉,令人少气;
春刺肌肉,令人上气;
春刺筋骨,令人腹胀。
夏刺经脉,令人解;
夏刺肌肉,令人善恐;
夏刺筋骨,令人善怒。
秋刺经脉,令人善忘;
秋刺络脉,令人卧不欲动;
秋刺筋骨,令人寒栗。
冬刺经脉,令人目不明;
冬刺络脉,留为大痹;
冬刺肌肉,令人善忘。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欬;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
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第三十三天(4.7)标本病传论第六十五讲述疾病的标本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请你说说处理标本关系的原则?

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和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用心调理;凡病轻的,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凡病重的,或发作期,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各种疾病按五行相克的次序这样相传,且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假如是按间脏相传就不易再传下去,即使传过三脏、四脏,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法则,请你说说什么是节、制?《説文解字》: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节和制都有停止的意思,就是一段时间的终始。天以六(即三阴三阳)分节,地以五(即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制。交替支行,

第三十四天(4.8) 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讲述五蕴学说,是理解阴阳大衍小衍学说中的小衍的重要文献,请你说说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是简单说是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六气,是三阴三阳,也是风、寒、暑、湿、燥、火。唯五脏盛者,方不畏运气之侵。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精细地讲述了六气,请你说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什么意思?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没有三阴三阳的如环无端的升降出入的气,就没有万物的成形,万物的外形皆依赖于气的作用而存在。比如人,体内有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的互为表里、互相制胜,五脏方能有发生、成长、变化、收敛与闭藏的功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第三十五天(4.9)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阐述了气运的变化有常有变,判定后期会具体会发生什么只能依靠对变量的确认,而不能依靠固定标准,病与非病不取决于条件变化,取决于正邪相胜。请你说说什么是“气交变”?
气交变,是天地之气相遇交合引起的正常的自然变化;人生在天地间,就该顺应这种自然变化。有正常变化,也有不正常的变化,进而人的五脏也相应的有所变化。 所以观察五行的运动,分辨五运的特性、生化、权力、表现、变异、灾害,就可以知道万物因之而起的变化,以及人类因之而生的疾病了。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讲述了五气有平、太过、不及的变化,四方有地势高下阴阳的差别,及其对自然万物和人的影响。还论述了治责在临床上的应用。请你说说什么叫“五常政”?其主要内容是啥?木气称为“敷和”,散布着温和之气,使万物荣华;火气称为“升明”,明朗而有盛长之气,使万物繁茂;土气称为“备化”,具备着生化万物之气,使万物具备形体;金气称为“审平”,发着宁静和平之气,使万物结实;水气称为“静顺”,有着寂静和顺之气,使万物归藏。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五常,私以为就是五运之常,也就是去了解五运的平气、过、不及,弄懂它,正确的去应对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4 19:30 , Processed in 1.20182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