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1-10-6 19:08 编辑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一、吟诵(见微盘)
二、查字、查字及翻译 足太阴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郤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翻译: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好象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即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翻译:足少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成骨的起点出血,成骨即膝外侧高骨突起处,若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䯒[héng] 前三痏,上下合之出血,秋无见血。 翻译:阳明经脉发病而使人腰痛,颈项不能转动回顾,如果回顾则神乱目花犹如妄见怪异,并且容易悲伤,治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并配合上、下巨虚穴刺出其血,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䯒[héng]:脊後骨。)(痏wěi:针刺的次数)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翻译:足少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脊骨的内侧,治疗时应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如果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肿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翻译:厥阴经脉发病使人腰痛,腰部强急如新张的弓弩弦一样,治疗时应刺阻厥阴的经脉,其部位在腿肚和足根之间鱼腹之外的蠡沟穴处,摸之有结络累累然不平者,就用针刺之,如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抑郁不爽,可以针刺三次。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盳盳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郤外廉之横脉之血,血变而止。 盳:máng 古同“盲”。 翻译:腰解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牵引到肩部,眼睛视物不清,时常遗尿,治疗时应取解脉在膝后大筋分肉间(委中穴)外侧的委阳穴处,有血络横见,紫黑盛满,要刺出其血直到血色由紫变红才停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郤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赤血而已。 翻译:解脉发病使人腰痛,好象有带子牵引一样,常好象腰部被折断一样,并且时常有恐惧的感觉,治疗时应刺解脉,在郄中有络脉结滞如黍米者,刺之则有黑色血液射出,等到血色变红时即停止。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翻译:腰同阴之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胀闷沉重,好象有小锤在里面敲击,病处突然肿胀,治疗时应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的阳辅穴处,针三次。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翻译:阳维之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处怫然肿胀,应剌阳维脉的承山穴,因为阳维脉与足太阳脉会合于腿肚下端的中间,即离地一尺左右的承山穴。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居,为二痏,出血。 翻译:衡络之脉发病使人腰痛,不可以前俯和后仰,后仰则恐怕跌倒,这种病大多得之于用力举重伤及腰部,使横络阻绝不通,瘀血留滞在里,治疗时应刺委阳大筋间上行数寸处的殷门穴,视其血络横居盛满者针刺二次,令其出血。(衡,横同,带脉横络于腰,故曰横络之脉)。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郤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漯漯,中医术语。①水湿寒栗貌。《灵枢·癫狂》:"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又:"少气,身漯漯然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张介宾注:"漯漯,寒栗也。"②汗出不断貌。《素问·刺腰痛》:"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张介宾注:"漯,音磊,形容汗出。"③肿大流涎貌。《灵枢·杂病》:"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翻译:会阴之脉发病使人腰痛(会阴在大便之前,小便之后,任督二脉相会于前后二阴间,故曰会阴。任脉统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痛处漯漯然汗出(阴气虚而有液外注也),汗干则欲饮水,饮水后又欲奔走(阳气虚而阳热外驰也),治疗时应剌
直阳之脉上三次,直阳,太阳与督脉相合之脉。其部位在阳蹻申脉穴上、足太阳都中穴下五寸的承山穴处,视其左右有络脉横居、血络盛满的,刺出其血。由此而言之,则蹻与郄,及蹻上郄下,便刺横居之血络,不必拘于穴也。飞扬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扬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翻译:飞阳之脉发病使人腰痛(飞阳,阴维之脉,起于足少阴之筑宾),痛处的筋脉肿胀,严重时出现情志悲哀而恐惧,治疗时应刺飞阳之脉,其部位是在内踝上五寸,足少阴之前,与阴维相会之处的筑宾穴。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盳盳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翻译:昌阳之脉发病使人腰痛(阴蹻之脉,起于跟中,循内踝上,上循胸里,也人迎,交目内眦起于足少阴之别,合于足太阳,故曰昌阳)腰痛则不能上行胸里,故痛引膺,不能上交于目,所以眼睛视物昏花。严重时少阴太阳不相交接,致太阳之反折,腰背向后反折;少阴之舌卷短不能言语,治疗时应取足内廉筋内侧的复溜穴刺二次。申明内筋在内踝上大筋的前面,足太阳经的后面,内踝上二寸处,是阴蹻的郄穴,交信穴。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有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翻译:散脉发病使人腰痛而发热(散脉,冲脉也,冲脉起于胞中,秉阴血而澹渗皮肤,一如太阳通体之解脉,故曰散脉),血不充于皮肤,故腰痛而身热,脉不散于胸中,故热甚生烦。不能右循背里,所以腰下好象有一块横木梗阻其中。不能从胞中而四散,所以甚至会发生遗尿,治疗时应刺散脉,当在膝前之骨,犊鼻穴。及肉分间,三里穴。络外廉,上廉穴。三里在肉分间,乃足阳明之合穴,故曰束脉,即用针刺三痏。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翻译:肉里之脉发病使人腰痛(肉理,肌肉之文理。肉理之脉,外通于皮,内通于筋),腰痛不可以咳,不能外通于皮。咳嗽则筋脉拘急挛缩,不能内通于筋。太阳主皮毛,主筋病,故刺肉理的脉,治疗时应刺肉里之脉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太阳行身之背而向外,所以说太阳之外,少阳绝骨在足的侧边,绝骨之后,是太阳附阳穴,左右为二痏。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盳盳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翻译:腰痛侠脊而痛,从腰上及于脊。到头,几几然,从脊上到头上。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从头下项,侠脊抵腰,经脉不舒,年以目(目+流去水)象要仆倒,当刺足太阳之郄中出血。这里是说肌肉、文理、背脊、头项、腰痛,都当刺太阳,不但解脉腰痛。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翻译:腰痛时上部有寒冷感觉的(腰痛上寒,乃阳气不长升),应刺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以升散阳气;上部有火热感觉的(乃阴气不升),应刺足厥阴经,所以升其阴气;腰痛不能俯仰的,应刺足少阳经,所以和其枢使阴阳旋转。若内热而喘促的(应阳热内乘,阴寒外闭),应刺足少阴经,所以调其阴阳水火,而内外安和,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剌委中的血络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翻译:腰痛时,感觉上部寒冷,头项强急不能回顾的,应刺足阳明经;感觉上部火热的,应刺足太阴经;感觉内里发热兼有气喘的,应刺足少阴经。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翻译:大便困难的,应刺足少阴经。少腹胀满的,应刺足厥阴经。腰痛有如折断一样不可前后俯仰,不能举动的,应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脊骨内侧的,应剌足少阴经。 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髁:ke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胂:shen 夹脊肉。 翻译:腰痛时牵引少腹上控眇部,不能后仰的,治疗时应剌腰尻交处的下髎穴,其部位在两髁骨下挟脊两旁的坚肉处,针刺时以月亮的盈缺计算针剌的次数,针后会立即见效,并采用左痛刺右侧、右痛刺左侧的方法。
三、体会 本篇讲腰痛,分别提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病变,皆可令人腰痛,进而循经取穴予以调治。腰痛的原因如此之多,中医的精细化确实是“贵族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