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兰兰

兰兰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5:4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4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7: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4
本周任务:调经论62、缪刺论63
一、抄写原文见上
二、吟诵已完成。
三、正音查字:
调:为达成一致在各方间商议。全面商议。
炅:火光燎亮如日。
燔:烤熟用于祭祀的全牲,祭祀之后参与祭典的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抓食。
缪:族长在头部系绸。
卒:死亡后敛尸备葬。
四、翻译:
1、调经论: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病属不足的用补法。什么是有余,什么是不足呢?
岐伯回答说:有余有五种,不足也有五种,你要问哪一种呢?
黄帝道:希望都听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和不足,气有有余和不足,血有有余和不足,形有有余和不足,志有有余和不足。这十种情况,随气流变,变化无穷。

黄帝问道: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能够发生各种疾病,而各种疾病发生,各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夫子您只说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都是从五脏发生的。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因而生成人的形体。而志意通达,与内部骨髓互相连系,而形成了人的身体五脏。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都是出自经脉之间,从而运行血气。如果血气不调和,就会变化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治疗,要以经脉作为根据。

黄帝问:神有余和不瞳的情况如何?
岐伯说:神有余就大笑不止,神不足就悲忧。如果病邪还未与血气混杂,那么,五脏还是安定的,这时病邪只是滞留在身体表面,只是肌肤毫毛恶寒,尚未进入经络,这叫做心经的微邪。
黄帝又问:治疗时怎样使用补泻之法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就刺它的小络之脉,使之出血,使之出血但不要推针深刺,更不要刺伤大的经脉,这样,神气就自然平调了。神不足的要用补法,看准那虚络,按摩以达病所,再配合针刺通利经气,不令出血,也不使其气外泄,只是疏通它的经脉,神气就平调了。
黄帝又问:针刺微邪应该怎样?
岐伯说:按摩病处,不要停止,针刺时不向深推针,只是引导转移病人之气,使之充足,神气就能恢复。

黄帝道:很好!气有余和不足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气有余就喘咳、上逆,气不足就呼吸不利、气短。如果邪气尚未与气血混杂,那么五脏还是安定的,这时皮肤只是微病,病势尚轻,这叫做肺气微虚。
黄帝又问道:补泻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气有余就泻经隧,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能出血,不能泄气。如气不足的,就要补经隧,不能出气。
黄帝又问道:针刺微病时应怎样?
岐伯说:应按摩病处,不要停止,同时拿出针让病人看,并佯说,准备深刻。但是刚进针还是改为浅刺,这样病人的精气自然贯注于内,而邪气就散乱于浅表,无处留止,邪气从腠理发泄了,真气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黄帝问说:很好。血有余和不足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血有余就易发怒,血不足就易悲怆。如果邪气尚未与血气混杂,五脏还安定,只是孙络邪盛外溢,络内就会有淤血现象。
黄帝又问道:补泻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血有余,泻他的盛经,刺之出血;血不足,补益虚弱的经脉,把针扎在经脉上。在进针后,若病人脉象正常,留针时间就要稍长;若脉见洪大,就要立刻拔针,不使出血。
黄帝又问道:刺留血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看准哪有留血的络脉,刺出其血,但注意不要让恶血回流入经脉,而引起其他疾病。

黄帝道:很好。形有余和不足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形有余就腹胀,不便不利;形不足则手足不灵活。如果邪气尚未与血气混杂,五脏还安定,只是肌肉有些微微蠕动的感觉,这叫“微风”。
黄帝又问道:补泻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形有余就泻足阳明胃经的经脉之气,形不足就补足阳明胃经的络脉之气。
黄帝又问道:针刺微风之病应怎样?
岐伯说:刺其分肉间以散其邪,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及络脉,卫气能够恢复,邪气就消散了。

黄帝道:很好。志有余和不足的情形是怎样的?
岐伯说:志有余就要腹胀飧泄,志不足就手足厥冷。如果邪气尚未与气血混杂,那么五脏还是安定的,只是骨节间有微动感。
黄帝又道:补泻的方法是怎样的?
岐伯说:志有余就刺泻然谷穴出血,志不足就在复溜穴采取补法。
黄帝又问道:在邪气与血气尚未相混的时候,怎样刺治呢?
岐伯说:就刺骨节微动的地方,不要伤及经脉,只刺邪所留止处,病邪马上就能除去。

黄帝道:很好。我已经听到关于虚实的各种情况,但还不知道是怎样产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血气混杂,阴阳混乱,失去平衡。这样,气窜乱于卫分,血逆行于经络,血气都离了本位,就形成了一虚一实的情况。如果血与阴邪相混,气与阳邪相混,就会发生惊狂的病证。如果血与阳邪相混,气与阴邪相混,就会发生内热的病证。如果血与邪气在人体上部相混杂,气与邪气在人体下部相混杂,就会心中烦闷,多怒。如果血与邪气在人体下部相混杂,气与邪气在人体上部相混杂,就会使人气乱健忘。
黄帝道:血与阴邪相混,气与阳邪相混,像这样血气离了本位,怎样才算实,怎样才算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喜欢温暖而厌恶寒冷。寒冷会使血气涩滞不能畅通,温暖就能使血气消散而易于运行,所以气若偏胜,就有血虚的现象;而血若偏胜,就有气虚的现象。

黄帝问说:人体最宝贵的,就是血和气了。现在夫子您说血偏胜,气偏胜都是虚,那么就没有实了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叫做实,不足的就叫做虚。因为,气偏胜,血就显得不足;血偏胜,气就显得不足。加之血和气失去了正常联系,所以就成为虚了。大络和孙络里的血气都流注到经脉,如果血与气混杂,那就成为实了。若血和气混杂后,循着经络上逆,就会发生大厥证,得了大厥证,就会突然昏死过去,气能恢复就能活,否则就会死去。

黄帝道:实是从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从什么渠道去的?虚实的关键,我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输入和会合的腧穴。阳经的气血,灌注到阴经,阴经气血充满了,就流走到其他地方,这样阴阳平衡,来充实人的形体,九候的脉象一致,就是正常人。凡邪气的发生,有生于阴分,有生于阳分。生于阳分,是感受了风雨寒暑;生于阴分,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

黄帝问:风雨伤人的情况如何?
岐伯说:风雨伤人是先侵入皮肤,然后传入孙脉,孙脉充满再传到络脉,络脉充满就注入到大经脉,血气和邪气混杂于分肉腠理之间,其脉象坚大,所以说是实证。实证外表坚实充满,肌肤不能够按触,按触就会疼痛。
黄帝又问:寒湿伤人的情况如何?
岐伯说:寒湿伤人,会使皮肤拘急,肌肉坚紧,营血凝涩,卫气耗散,所以说是虚证。病虚的人,多是皮肤松弛而有皱纹,卫气不足。按摩就会血脉流畅,则气足而温暖了,所以感觉舒服不痛了。

黄帝道:很好!阴分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
岐伯说:多怒不节制,就会使用气上逆。如果阴气上逆,下部的阴气就要不足,下部的阴气不足,阳气就来凑合,所以说是实证。
黄帝又道:阴分发生的虚证是怎样的?
岐伯说:喜乐太过,其气下陷;悲哀太过,其气消散。气消耗,血脉就虚了。若再吃寒冷的饮食,寒气趁虚而充满于经脉,就会使血涩滞而气耗费,所以说是虚证。

黄帝道:古经上所说的阳虚产生外寒,阴虚产生内热,阳盛产生外热,阴盛产生内寒。我已听到了这种说法,但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说:诸阳都是受气于上焦的,来温养腠理之间。现在寒气侵袭于外,就会使上焦之气不能达于肤腠之间,上焦之气不能达于肤腠之间,以致寒气独留在外表,所以恶寒战慓。
黄帝又问:阴虚产生内热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劳倦过度,形体气力衰疲,谷气不足,上焦不能宣发五谷之味,下脘不能布化五谷之精,胃气郁遏生热,上熏胸中,所以阴虚生内热。
黄帝又问:阳盛产生外热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上焦之气不申通顺利,皮肤紧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卫气不能发泄外越,所以就发生外热。
黄帝又问道:阴盛产生内寒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由于厥逆之气上冲,寒气积在胸中而不得下泄,寒气不泻,使阳气消散,而寒气独留,因而血液凝涩,血液凝涩则脉不通畅,其脉虽盛大却兼涩象,所以成为寒中。

黄帝道:阴与阳相混杂,同时又与血气相混杂,病已经形成,刺治的方法应怎样?
岐伯说:刺治这样的病证,取其经隧刺之,并刺脉中营血和脉外卫气,同时还要观察病人形体的长短肥瘦和四时气候的不同,而采取或多或少或高或下的刺法。
黄帝又道:邪气已经和血气混杂,病形已成,阴阳失去平衡,这时补法和泻法怎样运用呢?
岐伯说:泻实的方法是在邪气盛时进针,使针与气一起入内,从而开放邪气外泄的门户。拔针时,要使气和针一同出来,精气不受伤,邪气就会消退,不闭塞针孔,让邪气出尽,这就要摇大针孔,从而通利邪气外出的道路,这就叫大泻。拔针时一定要急出其针,邪气才会退。
黄帝又问:补虚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岐伯说:拿着针先不要忙着针刺,必须定神定志。等待病人呼气时下针,呼气出而针入。这样,针孔四围紧密,使精气没有地方外泄。待气正实的时候迅速把针拔出,气入而针出。这样,针下的热气不能随针而出。堵住其散失之路,而邪气散去,人的精气就能保存了。总而言之,在针刺时,不论入针还是出针都要不失时机,使已得之气不致从针孔外泄散失,使未至之气能够引导而来,这就叫做补法。

黄帝道:你说虚实有十种,都产生于五脏,具体说是与五脏相联系的五脉。可是人身有十二经脉,能够产生各种病变,现在夫子您只是谈了五脏。那十二经脉,联络人体的三百六十五个气穴,每个气穴有病,必定波及经脉,经脉的病又都有虚实,它们与五脏的虚实关系如何呢?
岐伯说:五脏本来和六腑有表里的关系,其经络和支节,各有虚实的病证。根据病变的所在,随时调治。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病在气,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用火针劫刺病处和拘急的地方。如病在骨,可用火针深刺,并用药温熨病处;如病人不知疼痛,最好针刺阳蹻阴蹻二脉;如人身的形体有疼痛,而九候的脉象没有变化,就用缪刺法治疗;如疼痛在左侧,而右脉出现病象,用巨刺法治疗。必须谨慎审察病人九候的脉象,然后进行针治,这样,针刺的道理就算完备了。


2、缪刺论: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缪刺法,但不知道它的意义,什么叫缪刺?
岐伯回答说:邪气侵入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滞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滞留不去,就进入络脉,还是滞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向内牵连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阴阳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侵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这样,就要治疗经脉了。现在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脉,滞留不去,内外闭塞不通,邪气不能进入经脉,只流溢到大络之中,从而形成一些异常的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从左边流窜到右边,从右边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与经脉相关联,流散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之处,也不能进入经脉腧穴,这时候就应采取缪刺法。

黄帝说:希望听听缪刺法为什么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呢?它和巨刺法怎么区别?
岐伯说:邪气侵入经脉,左边经气较盛则右边经脉先病,右边经气较盛则左边经脉先病,也有左右转移交易的,左边疼痛未止,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像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一定要刺中其经脉,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所以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黄帝说:希望听听怎样缪刺?怎样取穴?
岐伯说: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小指然谷穴出些血,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病情就可缓解。若尚未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新近发生的病,针刺五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入手少阳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痹塞,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举手不能至头,针刺无名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关冲穴,各刺一针,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老年人待一会儿也会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这是新近发生的病,几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袭足厥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各刺一针,男子立刻缓解,女子待一会儿也会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头项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各刺一针,立刻就缓解。若不缓解,再刺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

邪气侵袭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胸中气满,喘息而胁助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病就好了。

邪气侵入手厥阴经的络脉,使人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后方。先用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用针刺。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月亮初生,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使人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外踝下面的约半寸处的申脉穴,各刺二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需一般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了。

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痰的药物。这种病上面伤了厥阴的经脉,下面伤了少阴经的络脉。针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的血脉,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的动脉。若病不缓解,再刺足大趾三毛处的大敦穴各一针,出血后立即就会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有悲伤或惊恐不乐的,刺法同上。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有时听不到声音,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叶宽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听到声音。若不见效,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听不到声音的,就不可针刺了。耳中鸣响,若有风声,也可以用上述方法针刺。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往来,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用针刺治疗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会损耗人的正气;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能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愈停针,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两针,逐日加多;十五日加至十五针,十六日又减至十四针,逐日减少。

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使人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厉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不能喘息,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各刺一针。不能喘息,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马上停止,若咳嗽,要注意衣服饮食饱暖,一天可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马上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食,无故发怒,气上逆直至贲门之上,针刺足心的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咽喉肿痛,不能咽唾,有时唾沫不能吐出,针刺然骨之前,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使人腰痛牵连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骶骨节和夹脊肌肉之上方的腰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的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如果按压较重即应手而痛的,就在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大腿不能举动,用毫针刺环跳穴,有寒的可长时间留针。根据月亮盈亏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可用针刺,如果经脉所过之处没有病变,就用缪刺法。耳聋针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蛀牙病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病情,在手足爪甲上缪刺;发现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阳明经脉有病气交叉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诊视其手背上经脉有淤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大指侧的次指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如果邪气侵袭而致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全身经脉都振动,而形体没有知觉,像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上距离爪甲有韭叶宽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厉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叶宽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锐骨端的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就立刻会好;如果不好,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取一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美酒一杯冲服,不能自己饮服的,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诊视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详审虚实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疼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其皮部是否有淤血的络脉,若有应全部把淤血刺出。这就是缪刺的方法。
五、读书心得:
1、调经论:我家大宝喝了中药,内热重,阴虚。我是阴盛,怕冷。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为平人。阴阳不匀,则寒热无常,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新视角。阳气受了风雨寒湿,所以虚。养阳就得护好我家先生,捧起来照亮全家。
2、缪刺论:这一章说到了很多实用的病症的救治方法,开了眼界。母亲有点耳鸣,有条件的情况下想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9:2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9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1
第25周   四时刺逆从论64、标本病传论篇65
一、抄写原文已完成。
二、吟诵已完成。
三、正音查字:
逆: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
从: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
隐轸:隐疹。
标:在树梢系扎飘带,作为易于远眺识别的定位记号。
本:树的根部。
传:古人利用驿车一站站转递信件及物品。
四、翻译:
1、四时刺逆从论:
厥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阴痹;不足,则发生热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孤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形成少腹中有积气。
少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皮痹和瘾疹;不足,则发生肺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肺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尿血。
太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则发生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心腹胀满。
阳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脉痹,身体时时发热;不足,则发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时惊恐。
太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发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且时时发生巅顶部疾病。
少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筋痹和胁肋满闷;不足,则发生肝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肝风疝,气血涩滞则病积聚,有时发生筋脉拘急和眼目疼痛等。
所以春天,人的气血在经脉;夏天,人的气血在孙络;长夏,人的气血在肌肉;秋天,人的气血在皮肤;冬天,人的气血在骨髓中。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春季,天之阳气开始萌动,地之阴气也开始发泄,冬天的冰冻逐渐融化消释,水道通行,所以人的气血也集中在经脉中流行。夏季,经脉中气血充满而流溢到孙络,孙络接受了气血,皮肤也充实了。长夏季,经脉和络脉都旺盛,能充分地灌溉到肌肉中。秋季,天气开始收敛,腠理闭塞,皮肤也收缩紧密起来。冬季主闭藏,气血储藏在内,聚集于骨髓,通达五脏。所以邪气总是随着四时气血的变化而侵入人体,至于邪气的变化,就难以预测了,但必须顺应四时经气的变化,而驱除邪气。驱除了邪气,气血就不会逆乱了。
黄帝问:针刺违背了四时而致气血逆乱,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春天刺络脉,会使血气向外散溢,使人少气无力;春天刺肌肉,会使血气循环逆乱,使人上气咳喘;春天刺筋骨,会使血气留着在内,使人腹胀。夏天刺经脉,会使血气衰竭,使人疲倦懈惰;夏天刺肌肉,会使血气却弱于内,使人易于恐惧;夏天刺筋骨,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于发怒。秋天刺经脉,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于忘事;秋天刺络脉,使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而嗜卧懒动;秋天刺筋骨,会使血气耗散于内,使人寒战。冬天刺经脉,会使血气虚脱,使人目视不明;冬天刺络脉,会使血气外泄而成大痹;冬天刺肌肉,会使阳气竭绝于外,使人易于忘事。以上这些四时的刺法,如悖逆四时变化都能致病,所以不能不顺应四时变化而施刺;否则就会产生逆乱之气,在体内蔓延而生病。所以针刺不懂得四时经气的盛衰和疾病之所以产生的道理,不顺应四时而违背四时变化,致使正气乱于内,邪气便与精气搏结为病。一定要仔细审察九候的脉象,使正气不逆乱,邪气也不会与精气相搏结了。
黄帝说:讲得好!
针刺五脏,误中心脏一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嗳气;误中肝脏五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多语;误中肺脏三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咳嗽;误中肾脏六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喷嚏和呵欠;误中脾脏十天谅会死亡,其变动为吞咽。刺伤了人的五脏,必致死亡,其变动的征象则随所伤之脏而有不同变化,可以据此来测知死亡的日期。
2、标本病传论:
黄帝问道:病有标病本病,刺法有逆治从治,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说:大凡针刺的原则,必定要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把病情的前期和后期联系起来研究,然后确定是用逆治还是从治,治标还是治本。所以说:有的病在标而治标,有的病在本而治本,有的病在本而治标,有的病在标而治本。所以在治疗上,有治标而取效的,有治本而取效的,有反治而取效的,有正治而取效的。所以懂得了治疗的逆从法则,那么就可以放手治疗而无所疑虑;懂得了治标治本的法则,就能屡试不爽,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标本,这叫胡乱施治。
阴与阳、逆与从、标与本,作为一种原则,可以使人由小到大地认识疾病,从某一点,就能知道各种疾病的害处;还能由少到多,由浅到博,从一种疾病而推知各种疾病。从浅就能知深,察近就能知远,谈论标与本的道理,这两个字容易理解,但真正掌握与熟练运用却不容易做到。
背逆病情而治的为逆治,顺从病情而治的为从治。先患某病,然后发生气血逆乱的,治疗它的本病;若先气血不和,然后才患病的,也应先治其本病;先感受寒邪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应当先治其本;先患病而后生寒变的,也当先治其本病;先患热病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应当治其本病;先患热病而后生胸腹胀满的,应先治它的标病;先患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应先治其本病;先患泄泻而后又生其他病的,应先治它的本病。一定得先把泄泻治好,才可治疗其他病证。先患病而后发生中满的,应当先治它的标病;先患胸腹胀满证,而后又增加了心烦不舒的,应当治其本病。人体有邪气,也有真气。大小便不利的,应当先治其标病;大小便通利的,应当先治其本病。若发病表现为有余的实证,应当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如发病表现为不足的虚证,应当用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要谨慎地观察病情的轻重,根据具体病情而进行治疗,病轻的可以标本兼治,病重的就要根据病情,或治本或治标。先大小便不通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
疾病的传变规律,心病先发心痛,过一天病传入肺而咳嗽,再过三天病传入肝而胁肋胀痛;再过五天病传入脾而大便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再过三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肺病先见喘咳,三天不好病传入肝,则胁肋胀满疼痛;再过一天病邪传入脾,则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天病邪传入胃,则腹胀;再过十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日出之时。
肝病先见头痛目眩,胁肋胀满,三天后病传入脾而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天病传入胃,产生腹胀,再过三天腰脊少腹疼痛,膝胫痠软,再过三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的时候,夏天死于吃早饭的时候。
脾病先见身体沉重疼痛,一天后病邪传入于胃而腹胀,再过两天病邪传入肾,则少腹腰脊疼痛,膝胫痠软,再过三天病邪传入膀胱,见背脊筋骨间疼痛,小便不通;再过十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申时之后,夏天死于寅时之后。
肾病,先见少腹腰脊疼痛,膝胫痠软,三天后病邪传入膀胱,则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三日病邪传入胃,产生腹胀;再过三天病邪传入肝,见两胁胀痛;再过三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天亮,夏天死于黄昏。
胃病,先见腹部胀满,五天后病邪传入肾,则少腹腰脊疼痛,膝胫痠软,再过三天病邪传入膀胱,见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五天病邪传入脾,则身体沉重;再过六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夜半后,夏天死于午后。
膀胱发病,先见小便不通,五日后病邪传入肾,则少腹胀满,腰脊疼痛,膝胫痠软;再过一天病邪传入胃,则腹胀;再过一天病邪传入脾,见身体沉重;再过两天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后,夏天死于下午。
各种疾病按次序相传,像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如果是间脏相传或间三脏、四脏,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

五、读书心得:
1、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
2、标本病传论:大凡病者,多数治本,治标的有两情况:A、中满者,即影响了呼吸;B,大小便不通,影响了排泄。这两种情况都是与外界不通的症侯。另外,如果邪气是往克的方向传,就是死症。这样,我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的序位五行,克者被所克者败,起不到克的作用了,这家就走向了亡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8 22:2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8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8 2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8
第26周   天元纪大论66、五运行大论67
一、抄写见上。
二、吟诵已完成。
三、正音查字:
元:人之上的混沌太空。
纪: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
运:利用车辆逃亡或迁徙。
行: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
侮:依仗暴力对被控制的妇女进行欺辱伤害。
四、翻译:
1、天元纪大论66:
黄帝问道:天有五行,统率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产生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变化。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产生喜、怒、思、忧、恐。《六节脏象论》说道:五运之气相承袭,都有其固定的顺序,到岁终的那一天是一个周期,然后开始新的循环。这些道理我已经了解了,希望再听听五运与三阴三阳这六气是怎样结合的?
鬼臾区恭敬地行了两次礼回答说:你问得很明确啊!五运阴阳是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千变万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天地万物神奇变化的内在动力,怎能不通晓它!所以万物的生长称为“化”,生长发展到极端叫“变”,阴阳的变化不可测度叫“神”,神的作用变化没有方所叫“圣”。神明变化的作用,在天就是深奥不测的宇宙,在人就是社会人事的道理,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地能够化生,就产生了万物的五味;人明白了道理,就产生了智慧;天的深奥不测,就产生了神明。而神明变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总之在天为无形的六气,在地为有形的五行,形气相互交感,就能化生万物了。然而,天地是万物的上下范围,左右是阴阳升降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表现,秋春是生长收成的终结与开始。气有多少的不同,形有盛衰的分别,形气相互交感,或者衰弱或者强盛的现象,也就很明显了。


黄帝道:我想听听五运主四时的情况如何?
鬼臾区说:五气运行,每气各尽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并不是仅仅主四时的。
黄帝又问道:希望听听其中的缘由。
鬼臾区说:我查考了《太始天元册》,上面说:广阔无垠的天空,是化生万物的基础,万物依靠它开始成长,五运终而复始地运行于宇宙之中,敷布真灵之气,统摄着作为万物生长之根本的坤元。九星悬挂辉耀,七矅环绕旋转,在天产生了阴与阳的变化,在地有了柔与刚的分别。昼夜的明暗有了固定的规律,四时寒暑更替有常。这样生化不息,万物自然就繁荣昌盛了。我家已经十世相传,就是前面所讲的这些道理。


黄帝说:讲得好。什么叫做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呢?
鬼臾区说:阴气与阳气,各有多少不同,所以才分别为三阴三阳。形有盛衰,是说五行主治岁运,各有太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果开始的太过,接下来的一运就是不及,开始不及,下一运就是太过。明白了有余不足的道理,也就可以推到运气的循环往复。凡中运与司天之气相符的叫“天符”,与该岁的年支之气相同的叫“岁直”,若既是天符又为岁直的就是“三合”,就算是“治”了。


黄帝问:天地阴阳上下相召,是怎么回事?
鬼臾区说:寒、暑、燥、湿、风、火,是天的阴阳,三阴三阳与之相应,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阴阳,生长化收藏与之相应。天是以阳生阴长的,地是以阳杀阴藏的。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天地相合,则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就是我们要知道天地之阴阳的原因。与天之六气相应的五运是运动不息的,因此经过五年就右迁一步;与地之五运相应的六气是比较静止的,所以经过六年才循环一周。天地动静相互影响,上下相合,阴阳交错,运气的变化就产生了。


黄帝问:天地上下往复周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鬼臾区说:天以六气为节,地以五行为制。六气司天,需要六年才能循环一周;五运制地,需要五年才能循环一周。因为君火主宰神明,只有相火主运。五与六相合,计三十年中共有七百二十个节气,称为一纪,经过一千四百四十个节气,计六十年就成为甲子一周。这样不及与太过,都可以显现出来了。


黄帝说:夫子所讲的,上说完了天气,下说完了地理,可以说是极其详细了。我想把这些听到的道理牢记在心里,上以治疗百姓的疾病,下以保养自己的身心健康,使百姓明白这个道理,上下相和相亲,使恩德泽及广大民众,使子孙后代无忧无虑,把它传到千秋万代,永无终止,能不能让我听听呢?
鬼臾区说:五运六气相合的规律,切近深细而且微妙,它的到来可以察见,它的过去可以追寻。敬重这种规律的人,就能保持健康,忽视了它,就会身受灾害,甚至死亡,违逆了五运六气的规律,任由私心而妄为,必然会有祸殃,所以必须要谨慎地适应五运六气的自然天道。请让我来讲一讲它的真理要道吧。


黄帝说:善于谈论事物起起源的人,必然也能够知道它的结果。善于谈论近处事情的人,必定也知道推及远处的事理。只有这样,对五运六气的道理才不会感到困惑,对其具体方术才能深刻地把握,这就是所谓的彻底明了的境界。希望夫子推论排比,使之有条理,简单而无遗漏,长久流传而不会断绝,容易掌握运用而不易忘记,成为医道的纲领。五运六气的至理要道,希望全都听听。
鬼臾区说:问得真高明啊!五运六气的道理真是明明白白啊!好像鼓槌在鼓上一样,又好像回声对声音的回应。我听说,甲年和己年由土运统领;乙年和庚年,由金运统领;丙年和辛年,由水运统领;丁年和壬年,由木运统领;戊年和癸年,由火运统领。


黄帝说:五运与三阴三阳是怎样配合的?
鬼臾区说:子年午年都是少阴司天;丑年未年都是太阴司天;寅年申年都是少阴司天;卯年酉年都是阳明司天;辰年戊年都是太阳司天;巳年亥年都是厥阴司天。年支阴阳的次序以子年为始,亥年为终,所以少阴为首,厥阴为终。厥阴以风气为主;少阴以热气为主;太阴以湿气为主;少阳以相火为主;阳明以燥气为主;太阳以寒气为主。因为风热湿火燥寒是三阴三阳的本气,它是天元一气化之为六,所以称为六元。
黄帝又说:道理真是光明伟大啊!论述得真是明明白白啊!请让我把它刻在玉版上,保存在金匮里,署名叫《天元纪》。


2、五运行大论67:
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校正天文,观看八方地理,研究五行运气的阴阳变化,请岐伯来,向他问道:经论中说天地的动静,是由自然的内在动力所控制,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阴阳的升降,可以由天气的寒暑,彰显它的兆端。我也听夫子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仅是五运主岁,应以甲为首,我与鬼臾区曾经讨论这个问题。
鬼臾区认为:土运统领甲、己,金运统领乙、庚,水运统领丙、辛,木运统领丁、壬,火运统领戊、癸。子、午两年是少阴司天;丑、未两年是太阴司天;寅、申两年是少阳司天;卯、酉两年是阳明司天;辰、戌两年是太阳司天;巳、亥两年是厥阴司天。与夫子所讲的阴阳之例不符,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这是明显的道理,因为五运六气是天地的阴阳。大凡能够查数的是人身中的阴阳,它与天地阴阳相合,是可以用类推的方法求得的。阴阳,可以由十推演到百,由千推演到万的。但是天地的阴阳,不能用数来类推,而应该用观察自然之象的方法来推求。


黄帝说:希望听听它是怎样开始的。
岐伯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曾阅览《太始天元册》看到其中写道:古人观测天象时,看见天空当中有赤色的气,横亘在牛、女二宿与西北方戊位之间;黄色的气横亘在心、尾二宿与东南方己位之间;青色的气横亘在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气横亘在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气横亘在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位、己位,分别是奎、壁二宿和角、轸二宿的所在,奎、壁是在立春到立夏的节气之间,所以称为地户;角、轸是在立秋到立冬的节气之间,所以称为天门。时令的开始,也就是推算气候时令的方法产生根据的第一步,是自然规律所产生的,不可不通晓。


黄帝说:对。《天元纪大论》中说过,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运行的道路。我还不明白它的意义。
岐伯说:所谓上下,是指该年的司天在泉位置上的阴阳。所谓左右,是指司天的左右,凡是司天的位置见到厥阴时,左面是少阴,右面是太阳;见到少阴时,左面是太阴,右面是厥阴;见到太阴时,左面是少阳,右面是少阴;见到少阳时,左面是阳明,右面是太阴;见到阳明时,左面是太阳,右面是少阳;见到太阳时,左面是厥阴,右面是阳明。这里所说的左右是指面向北方时所见的位置。


黄帝问:什么是下(在泉)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之左是阳明,右是太阴;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左是太阳,右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左是厥阴,右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左是少阴,右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左是太阴,右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左是少阳,右是少阴。这里所说的面向南方确定阴阳的位置,是阴阳在在泉位置上的不同显现。上下相互交合,寒暑相互加临,其气相生的就是和平,相克的就会使人生病。


黄帝问:有气相生而使人生病的,这又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以下位加临于上位,虽似相得,但位置不当,也属于克贼之类。


黄帝问:司天在泉运转的动静怎样?
岐伯说:在上的司天向右行,在下的在泉向左行,左右旋转一周为一年,才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臾区说,应地之气多静而不动。现在夫子却说在下面的在泉地气向左行,不知是怎样一回事,希望听听怎样会动的?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变换反复,鬼臾区虽然上察天运之候,但还没有了解全面。大凡天地的变化作用,在天显出星象,在地生成有形的万物,日月五星循环天空,五行之气附着大地。所以大地是盛载由五行之气化生的有形物类的;天空是布列日月五星这应天之精气的。地上的有形万物与天上的无形精气之间,好像根本与枝叶一样,抬头来观看天象,虽然是遥远的天体,也是可以了解的。


黄帝问:大地是不是在宇宙的最下面?
岐伯说:大地位于人的下面,在宇宙之中。
黄帝又问:它依凭着什么东西吗?
岐伯说:大气托举着它。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运动,湿气使它润泽,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位于中间,火气游行于左右上下。一年之中,寒暑往来,六气进入地面,地面受其影响而生化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面就干燥,暑气太过地面就发热,风气太过地面上万物皆动,湿气太过地面就会湿润,寒气太过地面就会冻裂,火气太过地面就会坚实固密了。


黄帝问:司天在泉之气,怎样用脉诊诊察呢?
岐伯说:天气与地气胜复的变化,用脉诊是诊察不到的。《脉法》上说:天地的变化,是不能在脉搏上诊察到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左右间气怎样在脉象上诊察?
岐伯说:根据间气的位置,可以诊察左右手的脉象。
黄帝问:怎样诊察呢?
岐伯说:脉与气相顺应的为和平,脉与气相违逆的就会生病,见于其他部位的会生病,左右相反的会生病,见到相克之脉的病就危险,尺寸俱反的就会死亡,阴阳交错而见的也会死亡。首先要确定该年的司天、在泉,从而知道它的左右间气,然后可以推测或死或生,或逆或顺。


黄帝问:天之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在人体怎样与之相配合呢?它对万物是怎样使之生化的呢?
岐伯说:东方生风,风气能使木气生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血能养筋,肝与筋膜和调,则木气充旺能使心气旺盛。六气的变化,在天为玄冥之象,在人为适应变化之道,在地为生化万物。地有生化,就能化生五味,人能适应变化之道,就能产生智慧,天的玄冥之象能够产生神明,使天地万物运动不息,从而化生五行六气。天的神明,在天是风,在地是木,在人体是筋,在物体生化是柔软,在内脏是肝。它的性质是温暖的,它的德性是平和的,它的作用是运动,它的颜色是青苍,它的变化是荣美,它在动物上是有毛的兽类,它在作用上是疏散,它的时令是宣发布散阳和之气,它的变动是摧折,它的灾害是陨落,它在五味是酸味,它在情志是发怒。忿怒会损伤肝,悲哀能抑制忿怒;风气能损害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太过会伤害筋,辛味能克制酸味。


南方生热,热气能使火气旺盛,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滋养心脏,心能生血脉,心血和调则滋养脾气。所以天的神明,在天是热,在地是火,在人体是血脉,在气化为使万物生长,在内脏是心。它的性质是炎热,它的德性是显露光华,它的作用是躁急,它的颜色是红赤,它的变化是使万物茂盛,在动物是有羽毛的禽类,它在作用上是日照光明,它的时令是地气上蒸,它的变动是使万物焦烁枯槁,它的灾害是焚焫,它在五味为苦味,在情志为喜乐。喜乐过度会损害心,恐惧能克制喜乐;过热也会损害气,寒气能克制热气;苦味太过能损害心气,咸味能克制苦味。


中央生湿,湿气能使土气生长,土气能滋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能滋养肌肉,脾与肉盛则土气充盈,使肺气旺盛。所以天的神明,在天是湿,在地是土,在人体是肌肉,在气化能使形体充实,在内脏是脾。它的性质是安静而包容,它的德性是潮湿润泽,它的功用是化生万物,它的颜色为黄,它的变化是使形体充盛丰满,在动物是无毛羽的裸体动物,它的作用是使天气平静,地气上升,它的时令是云雨及时布行,它的变动是骤雨暴注或淫雨连绵,它的灾变是大水泛滥,在五味为甘甜,在情志为忧思;忧思过度会伤脾,忿怒能克制忧思;湿气会伤害肌肉,风气能克制湿气;甘味过度会伤害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西方生燥,燥气能使金气生长,金气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腑,肺能滋养皮毛,肺与皮毛充旺则金盛而使肾气旺盛。所以天的神明,在天是燥,在地为金,在人体是皮毛,在气化能使万物成就,在内脏是肺。它的性质是清凉,它的德性是清静,它的功用是固卫,它的颜色为白,它的变化为收敛,在动物为甲壳类动物,它的作用是坚韧有力,它的时令是雾露下降,它的变动是使万物生机收杀,它的灾变是枝叶枯萎凋谢,在五味为辛味的物质,在情志为忧愁。忧愁过度会伤害肺,喜乐能克制忧愁;热气过度会伤害皮毛,寒气能克制热气;辛味过度能伤害皮毛,苦味能克制辛味。


北方生寒,寒气能使水气生长,水气能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脏,肾精能滋生骨髓,肾精骨髓充盈水盛而使肝脏充实。所以天的神明,在天是寒,在地是水,在人体是骨,在气化是使物体坚固,在内脏是肾。它的性质是凛冽,它的德性是寒凉,它的作用是贮藏,它的颜色为黑色,它的变化是使万物肃静,在动物为有鳞片的动物,它的作用是静止,它的时令是寒冷冰雪,它的变动是冰冻凛冽,它的灾变是冰雹霜雪非时而下,在五味为咸味,在情志为恐惧。恐惧过度会伤害肾,思虑能克制恐惧;寒气过度会伤害血脉,燥气能克制寒气;咸味能伤害血脉,甘味能克制咸味。


五方之气,交替主时,各有先期而至的气候,若与时令相反就是邪气,与时令相合就是四时正气。


黄帝问:产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气与时令相合的虽病亦轻,不相合的其病必重。
黄帝问:五气主岁怎样?
岐伯说:气太过,一方面能克制自己所克的气,另一方面也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如气不及,一方面克制自己的气乘机欺侮,另一方面本来受自己克制的气,也轻视自己而来侵犯。凡是欺侮人的而自己也会受到邪气侵犯,是因为它无所忌惮而招致的。
黄帝说:讲得很对。


五、读书心得:
1、天元纪大论66: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与现在的风气是反向的。

2、五运行大论67:这一篇,有观天之道的感觉。侮反受牙,侮而受邪,寡于畏也。这句真是绝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22:2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5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2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5
本周任务:六微旨大论68、气交变大论69
一、抄写原文已完成。
二、吟诵已完成。
三、正音查字:
微:老人拄杖而行。
旨:取食品尝。
眚:眼睛萌生异物。
交:反叉两腿站立。
变:违背誓言,中断恋情。
四、翻译:
1、六微旨大论:
黄帝问道:哎呀!真是太深远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就像仰望浮云,又像俯视深渊。视深渊还可以测量,而迎浮云却不能知道它的极点。夫子您常说要谨慎奉行天道,我听了以后,记在心里。但又疑问,不知其所以然,希望您能详细的讲一讲,使它永不泯灭,长久流传而不断绝。天道运行的规律,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恭敬地行了两次礼回答说:你问得很高明啊!天道运行的规律就是自然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时序和盛衰。


黄帝说:希望听听天道六六之节和时序盛衰的变化是怎样的?
岐伯说:上下六步有一定的位置,左右升降有一定的次序。所以少阳的右面,由阳明掌管;阳明的右面,由太阳掌管;太阳的右面,由厥阴掌管;厥阴的右面,由少阴掌管;少阴的右面,由太阴掌管;太阴的右面,由少阳掌管。这是六气之标,是面向南方而确定的位置。所以说:根据天气变化的一定次序,时令有盛衰的不同,在日中之时,观看日光移影所确定的位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少阳的上面有火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厥阴;阳明的上面由燥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太阴;太阳的上面由寒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少阴;厥阴的上面由风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少阳;少阴的上面由热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太阳;太阴的上面由湿气掌管,它的中气是阳明。以上所说的“上面”是三阴三阳的本气,本气的下面是中见之气,中气的下面是六气的标。因为六气的本标不同,所以它反映的现象也不是一致的。


黄帝问:六气有按时而至的,有时至而气不至的,有先时而至的,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按时而至的是和平之气;时至而气不至的是气之不及;时未至而气先至的是气之有余。
黄帝问:时至而气不至的,时未至而气先至的,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时与气相应而来的则顺,否则为逆,逆则产生异常变化,异常变化能导致疾病。
黄帝说:讲得好。请谈谈相应的情况。
岐伯说:万物与生长变化是相适应的,大气与脉象变化是相适应的。


黄帝问:对,希望听听关于六气主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岐伯说:春分节之后是少阴君火的位置;君火之右,后退一步,是少阳相火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太阴土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阳明金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太阳水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厥阴木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少阴君火主治的位置。
相火主治之位的下面,有水气承袭制约;水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土气承袭制约;土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风气承袭制约;风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金气承袭制约;金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火气承袭制约;君火主治之位的下面,由阴精阴袭制约。
黄帝又问: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亢盛就会产生损害作用,所以要有承袭之气来制约它,有制约然后才能生化。如果亢盛无制,就会使生化之机败坏紊乱,产生病变。


黄帝问:自然界的盛衰怎样?
岐伯说:不当其位是邪气,恰当其位的是正常之气。邪气致病,病重多变化,正气致病,病多轻微。
黄帝问:什么叫当位?
岐伯说:例如木运遇卯年,火运遇午年,土运遇辰、戍、丑、未年,金运遇酉年,水运遇子年,这就称为“岁会”,也属于“平气”。
黄帝问:不当其位的怎样?
岐伯说:那就不是岁会。


黄帝问:土运主岁,司天是太阴;火运主岁,司天是少阳或少阴;金运主岁,司天是阳明;木运主岁,司天是厥阴;水运主岁,司天是太阳,这些是怎么分的?
岐伯说:这是司天与五运相会,所以《天元册》里称为“天符”。
黄帝问: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怎样呢?
岐伯说:这叫太一天符的会合。


黄帝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贵贱的分别吗?
岐伯说:天符好像执法,岁会好像行令,太一天符好像贵人。
黄帝问:邪气侵入而发病,三者有何区别?
岐伯说:中执法之邪,发病急而比较危险;中行令之邪,病势缓慢而病程较长;中贵人之邪,则发病急剧而很快会死亡。
黄帝问:六气的位置相互转移是怎样的?
岐伯说:君居臣位是顺的,臣居君位是逆的。逆则发病急,危害大;顺则发病慢,危害小。所谓六气位置移易,是指君火与相火说的。


黄帝问说:很对。希望听听六气的步位是什么?
岐伯说:所谓一步,就是六十日有零,所以二十四步以后,其奇零之数积满一百刻,就成为一日。
黄帝问:六气与五行相应的变化怎样?
岐伯说:因主时之六气的每一气位有始有终,每一气又有初气和中气的分别,又有天气和地气的分别,所以推求也就不一样了。
黄帝问:怎样推求呢?
岐伯说,天气以甲为开始,地气以子为开始,子与甲相互组合,称为岁立。谨慎地候察四时的变化,就可以推求六气始终早晚的时刻了。


黄帝说:希望听听每年六气始终的早晚怎样?
岐伯说:问得高明啊!甲子的年份,初气开始于水下一刻,终止于八十七刻半;第二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七十五刻;第三气开始于七十刻,终止于六十二刻半;第四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第五气开始于五十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六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二十五刻。这就是六气第一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乙丑的年份,第一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二气开始于十二刻六分,终止于水下百刻;第三气开始于一刻,终止于八十七刻半;第四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七十五刻;第五气开始于六十七刻,终止于六十二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这是六气第二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丙寅的年份,第一气开始于五十一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二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余二十五刻;第三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四所开始于十二刻六分,终止于水下百刻;第五气开始于一刻,终止于八十七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七十五刻。这是六气第三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丁卯的年份,初气开始于七十六刻,终止于六十二刻半;第二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第三气开始于五十一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四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二十五刻;第五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十二刻六分,终止于水下百刻。这是六气第四周的始终的刻分数,再次是戊辰年的初气,重新从水下一刻开始。总是循上述次序,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黄帝问道:希望听一听一年六气终始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的真详细啊!太阳循行第一周,六气开始于一刻;太阳循行第二周,六气开始于二十六刻;太阳循行第三周,六气开始于五十一刻;太阳循行第四周,六气开始于七十六刻;太阳循行第五周,六气又从一刻开始,这是六气四周的循环,叫做一纪。所以寅年、午年、戌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卯年、未年、亥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辰年、申年、子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巳年、酉年、丑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总之,六气是循环不已,终而复始的。


黄帝说:我希望听您讲一讲六气的作用。
岐伯说:说到天,当推求于六气,说到地,当推求与主时之六位,说到人体,当推求与天地气交之中。
黄帝问:什么叫做气交?
岐伯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气交之处,就是人类生活的地方。所以说:天枢的上面,是属于天气所主;天枢的下面是,属于地气所主;而气交的部分,人气随之而来,万物也由之生化生。说的就是这个事。
黄帝又问:什么叫做初气、中气呢?
岐伯说:初气三十度有零,中气也是这样。
黄帝又问:初气、中气,是什么?
岐伯说:这是用来分别天气与地气的根据。
黄帝说:我希望听个究竟。
岐伯说:初就是地气,中就是天气。


黄帝问:气的升降是怎样的?
岐伯说:地气上升,天气下降,这是天地之气的相互作用。
黄帝又问:希望听听它的作用如何?
岐伯说:升后而降,这是天的作用;降后又升,这是地的作用。天气下降,气就下流于大地;地气上升,气就蒸腾于天空。所以上下交相呼应,升降互为因果,变化就发生了。
黄帝说:讲得好!寒与湿相遇,燥与热相守,风与火相当,这些道理可以说说吗?
岐伯说:六气有胜有复,胜复的变化中,有根本与生化,有原因与变异,一旦有了变异,就会招致邪气滞留。


黄帝问:什么是邪呢?
岐伯说:万物的生长都由于化,万物的终结都由于变。变与化相争是成长与毁败的根源。所以气有往有复,作用有慢有快,从往复快慢里,就会出现化与变的过程,这就是风气的由来。
黄帝问:慢快往复是风气产生的原因,由化至变的过程,是随着盛衰的变化而进行的。但是无论成败,其潜伏的因素都是从变化中来,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成败因素互相蕴伏是由于六气的运动,运动不止,就会发生变化。


黄帝问:变化有停止的时候吗?
岐伯说:没有生,没有化,就是停止的时候。
黄帝问:有不生不化的时候吗?
岐伯说:凡动物类的呼吸停止,那么其生命也就会立即消灭;凡植物类的阴阳升降停止,那么其活力也就立即萎颓。因此说没有出入,就不可能由生而长、而壮、而老、而死亡;没有升降,也就不能由生而长、而开花、而结实、而收藏。所以升降出入之气,凡是有形之物都具有。因此事物的形器,是气机生化的场所。如果形器瓦解分散,生化也就息灭了。因此任何具有形体的东西,没有不出不入、不升不降的,其间仅仅有生化的大小和时间早晚的分别而已。任何事物都存在升降出入,重要的是要保持正常,如果失常,就有灾害。所以说:除非是无形体的东西,才能免于灾患。
黄帝说:讲得好。那么有没有不生不化的人呢?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能与自然规律相融合,而同其变化的,只有真人。
黄帝说:说得好。
2、气交变大论:
黄帝问:五运交替,与在天之六气相应,阴阳往来,寒暑变化相随,真气与邪气斗争,内外分离,六经的血气波动不安,五脏之气相互倾轧而转移,出现了太过或不及,一气独胜或二气相并,我希望知道它起始的原理和使人发病的一般常规,可否让我听听呢?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说:问的很高明啊!这是应该明白的道理。这是上古帝王所珍贵的,也是前代医师传授下来的,我虽然不聪敏,但过去曾听老师讲过它的道理。
黄帝说:我听说遇到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使学术失传,称为“失道”;传授给不适当的人,是轻视随便泄露宝贵的大道学术。我虽然德行不高,不足以接受宝贵的大道,但是我为百姓应疾病而夭亡,而不得终其天年而悲伤。希望夫子为了保全百姓的健康和学术的永远流传,传给我大道,我来主管其事,一定按规矩来做,怎么样?
岐伯说:让我详细地讲给你听吧。《上经》中说:研究医道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他的学说才能保持长久,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这里的根本是为了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天文;求地位的,是地理;通晓人气变化的,是人事。因而太过的气先天时而至;不及的气后天时而至。所以说,天地运动的变化有常有变,而人体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黄帝问:五运的气化,太过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岁木之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脾土受到侵害。人们多患泄泻,饮食减少,肢体沉重,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由于木气太过,在天上的木星显得光明。木气过于亢盛,甚至会突然发怒,头昏眼花,及头部病证。这是土气无权,不能行其政令,木气独盛的现象,使天上云物飞跑,地上的草木动摇不定,甚至枝叶坠落,病人会胁部疼痛,呕吐不止。若冲阳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分外明光明,这显示木胜则金气制之。


岁火之运太过,则暑热流行,肺金受到伤害。人们多患疟疾,呼吸少气,咳嗽气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泻如注,咽喉于燥,耳聋,胸中热,肩背热。在天上应火星显得格外光明。火热之气过于亢盛,在人体会有胸中疼痛,胁下胀满,胁痛,胸背肩胛间部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身体肤痛,而发生浸淫疮。这是金气不行,火气独旺的现象,火气过旺,出现雨冰霜寒。在天上的水星格外光明。如果遇到少阴或少阳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更加亢盛,有如火烧火烤,以致水源干涸,植物焦枯。人们发病,多见谵语妄动,发狂越常,咳嗽气喘,呼吸有声,火气甚于下部,则血从二便下泄不止。若太渊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火星格外光明,这是火盛的标志。


岁土之运太过,则雨湿之气流行,肾水受到伤害。人们多病腹痛,四肢厥冷,情绪忧郁,身体沉重而烦闷。在天上相应的土星格外光明。重的见肌肉枯萎,两足痿弱不能行动,抽掣挛痛,脚跟痛,水饮之邪积于体内而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不能举动,若遇土旺之时,水气无权行令,土气独旺,则湿令大行,因此泉水喷涌,河水高涨,本来干涸的池沼也会滋生鱼类了,若木气来复,风雨暴至,使堤岸崩溃,河水泛滥,陆地可出现鱼类。人们就会病肚腹胀满,大便溏泄,肠鸣,泄泻不止。若太谿脉绝,是不治的死证。水气受伤,木气来复,在天上应木星格外光明。


岁金之运太过,则燥气流行,肝木受到伤害。人们多病两胁下及少腹疼痛,目赤而痛,眼角溃烂,两耳听不到声音。燥金之气过于亢盛,就会身体沉重烦闷,胸部疼痛牵引背部,两胁胀满,而痛连少腹。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格外光明。重的则发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肩背疼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等处疼痛的病症,在天上相应的火星格外光明。金气突然亢盛,木气被克,草木呈现收敛之象,枝叶干枯凋落。疾病多见胁肋急剧疼痛,胠胁痛不能转身,咳嗽气逆,甚至吐血衄血。太冲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格外光明。


岁水之运太过,则寒气流行,心火受到伤害。人们多患发热,心悸,烦躁,四肢逆冷,全身发冷,谵语妄动,心痛。寒气先天时早至,在天上相应的水星格外光明。水邪过度亢盛则有腹水,足胫浮肿,气喘咳嗽,眠中汗出,怕风。水气盛,则大雨下降,尘雾迷蒙不清,在天上相应的土星格外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则冰雹雪霜不时下降,湿气大盛,物变其形。人们多患腹胀肠鸣,溏泻,食不化,渴而眩晕。如神门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火星失明而水星光亮。


黄帝说:很好。五运不及怎样?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岁木之运不及,燥气就会旺盛流行,生气不能及时而来,草木不能当时升荣。肃杀之气亢盛,使刚硬的树木受刑而碎裂如劈,柔嫩的枝叶就会萎弱干枯。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显得光明。人们多患中气虚寒,胠胁疼痛,少腹痛,腹中鸣响,大便溏泄。在气候方面,冷雨不时下降,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光明,五谷中青色的谷物不能成熟。如遇阳明司天,金气抑木,木气不能行其政令,失去应有的生气,草木在夏秋再度繁荣,生化之气就显得峻急,因为燥土二气俱盛,在天上相应金、土二星光明,所以草木开花结实的过程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谢。木气受克制,其子气火气来复,就会炎热如火,湿润的变为干燥,柔嫩脆弱的变为干枯焦槁,枝叶从根部重新生长,而致开花结实并见。在人体则热气郁于皮毛,多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在天上相应金、火二星光明,在五谷则外强中干,秀而不实。白霜提前下降,肃杀之气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味甘色黄之物多为虫蛀。在人则脾土受邪,火气后起,心气亢盛较晚,火气克金,金气被抑制。谷物不能成熟,疾病多是咳嗽,鼻流清涕。在天上相应金心与火星光明。


岁火运之不及,寒气就旺盛流行,夏天生长之气不能行其政令,万物就会由茂盛走向零落。阴寒凝滞之气过盛,则阳气不能生化,万物的荣美就受到摧折,在天上相应水星光明。人们多病,胸中疼痛,胁部胀满,两胁疼痛,胸膺部、背部、肩胛之间及两臂内侧疼痛,抑郁眩晕,视物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肿大,胁下与腰背相互牵引疼痛,重的则屈不能伸,髋骨与大腿之间不能活动自如。在天上相尖的火星失明,水星光明,赤色的谷类不能成熟。火被水抑制,其子气土气来复,于是土湿之气,上蒸为云,大雨将至,水气受到抑制,病见大便溏泄,腹中胀满,饮食不下,腹中寒冷鸣响,大便泄泻如注,腹中疼痛,突然拘挛、萎缩麻木、两足不能支撑身体。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色谷物不能成熟。


岁土之运不及,风气因而大规模流行,土气失去生化能力,风气旺盛,则草木茂盛繁荣。但因过分飘扬,虽外秀而不能结实,在天上相应的木星光明。百姓的疾病多见泄泻,霍乱,身体沉重,腹中疼痛,筋骨动摇,肌肉跳动酸痛,易怒。寒水的藏气失制而旺盛,虫类提早伏藏在土中,在人都病寒泄中满,在天上相应木星光明、土星失色,黄色谷物不能成熟。土受木克,其子气金气来复,秋收之气当令,呈现严肃峻烈之气,大树也枝叶凋谢,人体则胸胁突然疼痛,连及少腹,长出气。凡味甘色黄的五谷被虫食蛀食,邪气客于脾土,黄色谷物减产,百姓食物减少,饮食失养。金气胜木,所以青色谷物受到损害,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光亮、土星失明。如遇厥阴司天相火在泉,则流水不能结冰,本已冬眠的虫类,重新出现,寒水之气不能主事,金气也不能复盛,在天上相应木星光明,人们也就健康了。


岁金之运不及,火气就会流行,木气得行政令,生长之气专胜,万物因而茂盛,气候干燥炎热。在天上相应的火星光明。人们多患肩背闷重,鼻流清涕,喷嚏,大便下血,泄泻如注。秋收之气后于天时而至,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失明,火星光明,白色的谷类不能及时成熟。金气被抑制,其子气水气来复,寒雨突然降下,以致降落冰雹霜雪,杀伐万物,人体阴寒之气厥逆而格拒,阳气反而上行,后头部疼,连及头顶,发热。在天上相应水星光明、火星失明,红色谷物不能成熟。人们多病口中生疮,甚至心痛。


岁水之运不及,湿气大规模流行,水不制火,火气反行其令,暑雨多降。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人们多患腹部胀满,身体困重,大便溏泄,阴性疮疡脓水稀薄,腰股疼痛,下肢关节活动不利,烦闷抑郁,两脚痿弱厥冷,脚底疼痛,甚至足背浮肿。这是由于冬藏之气不能行其政令,肾气不平衡,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黍不能成熟。如遇太阴司天,寒气在泉,则大寒之气时时侵袭,虫类很早就伏藏冬眠,地上结成厚冰寒,阳气伏藏,不能发挥温暖作用。人们多患下半身的寒性病,甚至腹满浮肿,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火星失明,谷类黄色之稻成熟。水气被抑制,其子气木气来复,因而大风暴发,草类偃伏,树木凋零,生长之气不能发挥作用。人的面色时时改变,筋骨拘急疼痛,肌肉跳动抽掣,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物体看上去像裂开的样子,肌肉发出风疹,若邪气进入胸膈之中,则心腹疼痛,这是木气太过,土气受伤,黄色的谷类没有收获,在天上相应的木星光明、土星失明。


黄帝说:很对。希望听听五气与四时相应的关系。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木运不及的,如果春天有和风使草木萌芽抽条的正常时令,那秋天也就有雾露润泽而凉爽的正常气候;如果春天反见寒冷惨凄霜冻残贼的秋天气候,那夏天就有炎热燔烧的气候。它的灾害发生在东方,在人体应在肝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胠胁部,外在关节。


火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显明的正常气候,那冬天也就有严肃霜寒的正常时令;如果夏天反见萧条惨凄寒冷的冬天气候,那就时常会有尘埃昏蒙和倾盆大雨的情况。它的灾害发生在南方,在人体应在心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部,外在经络。


土运不及的,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尘土飘扬云雾润泽的正常时令,那春天就有风和鸟鸣,草木萌芽的正常气候;如果辰、戌、丑、未月有狂风拔倒树木的变化,那秋天也就有久雨不止的肃杀气象。它的灾害发生在四隅,在人体应在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明显湿气郁蒸的正常时令,那冬天也就有冰冻寒冷的正常气候;如果夏天出现有如烈火烧灼的炎热气候,那秋天就会有冰雹霜雪的反应。它的灾害发生在西方,在人体应在肺腑,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运不及的,辰、戌、丑、未月有湿润埃云的正常气候,则时常有和风生发的正常反应;如果辰、戌、丑、未月出现尘埃迷暗,狂风暴雨的变化,则时时会有暴风骤起、吹断树木的反应。它的灾害发生在北方,在人体应在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五运之气的作用,好比权衡之器,太过的加以抑制,不及的加以辅助,正常的气化则和平地反应,反常的气化则必使其复原,这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道理,是四时气候应有的规律。如果失去了这些规律,天地之气就闭塞不通了。所以说:天地的动静,受自然内在规律的控制;阴阳往来的变化,从四时寒暑来显示出征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夫子所讲的五气变化于四时气候的相应,可以说很详尽了。既然气的动乱是互相遇合而发生的,发作又没有一定的规律,突然相遇而发生灾害,怎样预知呢?
岐伯说:五气的变动,固然没有一定常规,然而它们的德、化、政、令和灾变,都是各自不相同的。


黄帝问: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东方生风,风能使木气旺盛。木的特性是敷布和气,它的生化是滋生繁荣万物,它的职权是舒展阳气,宣通经络,它的表现是风,它的异常变化是狂风怒号,它的灾害是摧残散落。


南方生热,热能使火气旺盛。火的特性是光明显著,它的生化作用是使万物繁容茂盛,它的职权是明亮光耀,它的表现是热,它的异常变化是销烁煎熬,它的灾害作用是焚烧。


中央生湿,湿能使土气旺盛。土的特性是湿热滋润,它的生化作用是使万物充实丰满,它的职权是使万物安静,它的表现是湿,它的异常变化是暴雨骤降,它的灾害是久雨不止,土溃泥烂。


西方生燥,燥能使金气旺盛。金的特性是清洁,它的生化是万物紧缩收敛,它的职权是使万物锐急,它的表现是干燥,它的异常变化是肃杀,它的灾害是青干凋落。


北方生寒,寒能使水气旺盛。水的特性是寒冷,它的生化是使万物清净而安谧,它的职权是使万物凝固严整,它的表现是寒冷,它的异常变化是严寒冰冻,它的灾害是冰雹霜雪。所以观察它的运动,有特性、生化、权力、表现、变异、灾害,而万物与之相随,人也与之相应。


黄帝问:夫子讲过五运的不及太过,与天上的五星相应。现在五运的德、化、政、令、灾害、变异,并不是按常规发生,而是突然的变化,五运是否也随之变动呢?
岐伯说:五星是随天道的运动而运动的,所以它不会妄动,不存在不应的问题,突然而来的变动,是气候相交合所发生的偶然变化,与天道运行无关,所以五星不受影响。因此说:五心应常规,不应突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五星与天运正常相应的规律怎样呢?
岐伯说:各从其天运之气而变化。


黄帝问:五星运行的缓慢迅速、逆行顺行,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五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如久延而不进,或逆行留守,而光芒变小,就叫“省下”,好像察看所属分野的情况;若在其轨道上去而速回,或迂回而行的,称为“省遗过”,好像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是否有遗漏和过错;若久延不进而回环旋转,似去似来的,称为“议灾”或“议德”,好像建议在其所属的分野中降灾和降幅。气候的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光芒大于正常一倍的,气化亢盛;大两倍的,灾害即发。小于正常一倍的,气化衰减,小两倍的,称为“临视”,省察在下之过与德。有德的降福,有过的降灾。所以五星之象的显现,高而远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则喜怒灾变的感应近,小则祸福降临的日期远。岁运太过的,主运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运气相和,则五星各运行在正常的轨道上。所以岁运太过,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见母星的颜色;岁运不及,那运星就兼见所不胜的颜色。顺从天地的人,看见了天道的微妙变化,而不知其理,心里非常忧惧,道理深远而适宜,但谁能明白它的好处呢?那些无知之人,妄行猜测,毫无征验,徒然用来恐吓侯王。


黄帝问:五星在灾害方面的应验,情况怎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岁运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岁时的更至有盛衰,运星的侵犯有逆顺,留守日期有长短,五星所见的形象有好坏,心宿所属有胜负,征验所应就有有吉有凶了。
黄帝问:星象的好坏怎样?
岐伯说:五星的形象有喜、怒、忧、丧、泽、燥的不同。这是星象变化所常见的,必须小心观察。
黄帝问:星象的喜、怒、忧、丧、泽、燥六种现象,与五星的高低有无关系?
岐伯说:五星的形象虽有高下的不同,但其应验是一致的,所以人体也与之相应。


黄帝说:讲得对。它们的德、化、政、令的动静损益,都是怎样的?
岐伯说:德、化、政、令与灾变都有一定的规律,不能彼此相加。胜盛则复盛,胜衰则复衰,不能随意增多。胜复往来的日数,多少相同,不能随便超越。五行阴阳的升降只有互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不会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单独存在。这些都是从运动中所产生而往复循环的。


黄帝问:它们对疾病发生有什么影响?
岐伯说:德、化是五气正常的吉祥征兆;政、令是五气的职权和表现形式;变易是产生胜气与复气的纲纪;灾祸是万物损伤的开始。大凡人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和平无病;不相应的,就会生病;重复感受邪气病就言就严重了。


皇帝说,讲得好。这些都是所谓的精深高明的理论,圣人的伟大事业,阐扬医学的大道理,达到了无穷无际的境界。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定能应验于人身;善于谈论古代的,必定能应验于现在;善于谈论气化的,必定能通晓万物;善于谈论感应的,就会与天地造化相统一;善于谈论化与变的,就会通达自然界变化莫测的道理。除非夫子,还有谁能够说清楚这些精深的道理呢?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把它藏在灵兰书室里,每天早晨取出来诵读,命名为《气交变》。不进行斋戒,就不敢随便打开,非常慎重的传于后世。


五、读书心得:
1、六微旨大论: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阴精承相火。读了几遍也没搞懂,书上说的时辰、刻度跟年份在现实中是啥意思。体会了下,就是觉得,我们生活在天地的道场里,身上全是这些数数,虽然我们不懂,但丝毫不影响它对我们的控制。天降地升,这是新理念。
2、气交变大论:对五行的特性描述得很详尽,我一一对应了人性。还有一点感想:人的心情和状态原来是如此的受天地左右,没有眼睛看天,所以自已跟自兜圈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6:2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31
一、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7: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2-1-1 18:18 编辑

2021.12.31
一、抄 写 原 文见上。
二、吟诵已完成。
三、正音查字:
常: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
: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
坼:由于大旱或地震等原因,地层开裂。
夭:女子妖娆起舞。
寿:肉身长久延续。
四、翻 译 :
黄帝问:宇宙太虚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人体也有损益的差别,希望听听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的?怎样确定其标志的?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有高明啊!木的平气,是敷布和柔,称为“敷和”;火的平气,是上升而光明,称为“升明”;土的平气,是广布生化,称为“备化”;金的平气,是清静平和,称为“审平”;水的平气,是静穆顺达,称为“静顺”。

黄帝问:不及怎样?
岐伯说:如果不及,木就委曲无阳和之气,称为“委和”;火就伏藏而无光明,称为“伏明”;土就低下而缺乏生化之气,称为“卑监”;金就可因可革而无坚硬之气,称为“从革”;水就干涸而无湿润之气,称为“涸流”。
黄帝问:太过怎样?
岐伯说:如果太过,木就会发生过早,称为“发生”;火就会炎势太盛,称为“赫曦”;土就会过于高厚,称为“敦阜”;金就会过于刚硬,称为“坚成”;水就会满溢外流,称为“流衍”。

黄帝说:以上平气、太过和不及三气的标志,希望听听怎样候察。
岐伯说:问得全面啊!敷和的标志,木的德性敷布畅达于四方之上下,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五行的气化都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其气正直,其性顺从万物,其作用如树木枝干的曲直自由伸展,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其属类是草木,其职能是发散,其气候是温和,其职能的表现是风,应于人的内脏是肝,肝畏惧清凉的肺金之气,肝关联于眼目,在谷类是麻,果类是李,其果实是核仁,所应的时令是春,在虫类是毛虫,在畜类是犬,在颜色是苍,其所充养的是筋,其发病则为里急而胀满,其在五味是酸,在五间是角,在物体来说是属于中坚,其在河图成数是八。

升明的标志,南方火运正常行令,其德性普及四方,五行气化平衡。其气上升,其性急速,其作用是燃烧,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茂盛,其属类是火,其职能是光明显耀,其气候炎暑,其职能的表现是热,应于人体内脏是心,心畏惧寒冷的水气,心关联着舌,其在谷类是麦,果类是杏,其在果实是丝络,所应的时令是夏,在虫类是羽虫,在畜类是马,其在颜色是赤,其所充养的是血,其发病则为肌肉跳动,身体抽搐,其在五味是苦,在五音是徵,在物体属于络脉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七。

备化的标志,天地气化协调和平,其德性流布于四方,五行气化都能均衡完善地进行。其气平和,其性和顺,其作用能高能下,其生化能使万物成熟丰满,其属类是土,其职能是使万物安静,其气候是湿热交蒸,其职能的表现是湿,应于人体内脏视脾,脾畏惧风,脾关联着口,其在谷类是稷,果类是枣,其在果食是果肉,其所应的时令是长夏,在虫类是倮虫,在畜类是牛,在颜色是黄,其充养的是肉,其发病为痞塞,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宫,在物体是属于肌肤一类,在何图成数是五。

审平的标志,金的气化收敛而无剥夺,肃杀而无残害,五行的气化都能宣畅清明。审平之气洁净,其性刚强,其作用是使万物成熟散落,其生化能使万物结实收敛,其属类是金,其职能为清劲严肃,其气候清凉急切,其职能的表现是燥,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肺;肺畏火热,肺关联着鼻,其在谷类是稻,果类是桃,所充实的是外壳,其所应的时令是秋,在虫类是介虫,在畜类是鸡,在颜色是白,其充养的是皮毛,其发病为咳嗽,在五味是辛,在五音是商,在物体是属于外壳坚硬的一类,在河图成数是九。

静顺的标志,藏气能藏纳而无害于万物,其生化平顺而下行,五行的气化都能完整。其气明静,其性向下,其作用为水流灌溉,其生化为凝固坚硬,其属类为水,其职能是流动不息,其气候严寒肃静,其职能的表现是寒,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肾,肾怕湿土,肾关联着二阴,在谷类是豆,果类是栗,在果实是液汁,其所应的时令是冬,在虫类是鳞虫,在畜类是猪,其颜色是黑,其充养的是骨髓,其发病则为厥逆,在五味是咸,在五音是羽,在物体是属于液体一类,在河图成数是六。

所以万物发生时而不杀伤,成长时而不惩罚,化育时而不制止,收敛时而不残害,藏储时而不抑制。这就叫做平气。

委和的标志,称为胜生。生气不能发挥作用,土之化气于是发扬播散,火之长气自然平静,收令于提早到来。凉雨不时下降,风云交相交换,草木繁荣晚于时令,并且易于干枯凋落,万物早秀早熟,皮肉充实。其气收敛,其作用聚集,在人体的变动是筋络拘挛或软弱无力,或者易于惊骇,其应于内脏为肝,在果类是枣、李,在果实中是核和壳,在谷类是稷和稻,在五味是酸和辛,在颜色是白而苍,在畜类是犬和鸡,在虫类是毛虫和介虫,所主的气候是雾露寒冷之气,在声音是角和商,其病变为摇动和恐惧,这是木运不及而从金化的缘故。所以少角等同半商,上角与正角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其发病为四肢痿弱、痈肿、疮疡、生虫等病,这是因为邪气伤肝。这时上宫与正宫相同。木受金克,起初是一片萧瑟肃杀的景象,但随之则为火势炎炎,其灾害应于东方,这是由于金气克木,火气前来报复。当火气来复,属火的飞虫、蠹虫、蛆虫和雉鸡应之而出,木郁至极,主会震发而为雷霆。

伏明的标志,称为胜长。火的长气不得发扬,水的藏气反而乘机布散,金的收气也自行职权,土的化气平定而不能发展,寒冷之气常现,暑热之气衰减,万物虽承土的化气而生,但因火运不足,生而不能成长,虽能结实,然而幼小,及至长夏生化的时候,已经衰老了。由于阳气伏藏,所以蛰虫很早就蛰藏起来了。火气郁结,所以当其发用时,必然横暴,其变动每隐现多变,无一定之规。其发病为疼痛,其应于内脏为心,其在果类为栗和桃,其在果实是丝络和液汁,在谷类是豆和稻,在五味是苦和咸,在颜色是玄和丹,在畜类是马和猪,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在气候主冰雪霜寒,在声音是徽、羽,其病变为昏乱糊涂,悲哀易忘,这是火运不及而从水化的缘故。所以少徽和少羽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这是邪气伤心所致。火运衰弱,所以阴凝惨淡、寒风凛冽,随之而暴雨淋漓不止,其灾害应于南方。所以伏明主暴雨下注,雷霆震惊,乌云蔽日,阴雨连绵。

卑监的标志,称为减化。土的化气不得行其政令,而木的生气独旺,长气自能完整如常,雨水过期不降,收气平定,风寒并起,草木虽繁荣美丽,但秀而不能成实,所成的只是粃子一类不饱满的东西。其气散漫,其作用不足而过于静定,其变动为病发疮疡溃烂、痈肿,并发展为水气不行的水肿,其应于的内脏是脾,在果类是李和栗,其所充实的是液汁和核仁,在谷类是豆和麻,在五味是酸、甘,在颜色是苍、黄,在畜类是牛和犬,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大风刮起,树木动摇,有摧折之势,在声音是宫、角,其发病为胀满否塞不通,这是土运不及而从木化的缘故。所以少宫和少角相同,上宫和正宫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其发病为泄泻,这是邪气伤脾所致。土衰木胜,所以见风势振动,树木摧折飘扬,随之而草木干枯凋落,其灾害应于中宫而通于四方。其所主败坏折伤,有如虎狼之势,清冷之气发生作用,生气被抑制而不能行使职能。

从革的标志,称为折收。金之收气后于天时而至,生气得以张扬,火之长气和土之化气合而相得,火的职能得以施行,万物繁茂。其气发扬,其作用是急噪,其变动发病为咳嗽失音、胸闷气逆,发展为咳嗽气喘,其所应的内脏为肺,在果类为李和杏,在果实是外壳和丝络,在谷类是麻和麦,在五味是苦与辛,在颜色是白和丹,在畜类是鸡和羊,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其所主的气候是晴朗炎热,在声音为商、徵,其病变为喷嚏、咳嗽、鼻塞流涕、衄血,这是金运不及而从火化的缘故。所以少商和少徵,上商和正商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其病变是由于邪气伤肺。金衰火旺,所以火势炎热,火气过盛则水气来复,随之见冰雪霜雹,其灾害应于西方。其所主的鳞虫之伏藏,猪、鼠之阴沉,冬藏之气提早而至,于是发生大寒。

涸流的标志,称为反阳。水之藏气衰弱,不能行使其封藏的职能,土之化气因而昌盛,火之长气乘机宣行而布于四方,蛰虫不按时伏藏,土润泽而泉水减少,草木条达茂盛,万物繁荣秀丽而丰满。藏气不得流畅,其作用为暗中渗泄,其变动为癥结不动,发病为干躁枯槁,其应内脏为肾,在果类是枣、杏,在果实是汁液和肉,在谷类是黍和稷,在五味是甘、咸,在颜色是黄、黑,在畜类是猪、牛,在虫类是鳞虫和倮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尘土飞扬,天空昏暗,在声音是羽、宫,其病变为痿厥和下部的癥结,这是水运不及而从土化的缘故。所以少羽和少宫相同,上宫与正宫相同,其病见大小便不畅或闭塞不通,是邪气伤肾所致。水运不及,故尘埃昏蔽,或骤然下雨,但木气来复,随之反见大风振动,树木倒拔,其灾害应于北方,毛虫像狐狢之类应之而出,变化而不潜藏。

所以五运有不及之时,所胜与所不胜之气,就乘其衰弱而行令,好象不速之客,不招自来,暴虐而毫无道德,灾害必然反加到自己身上,这是子来报复的关系。暴虐轻微的受到的报复就轻,严重的受到的报复也严重,这是运气中的常规。

发生的标志,称为启陈。土气因木气太过而疏松发泄,草木之青气条达,阳气温和布化于四方,阴气随从阳气,生气浮厚,化生万物,万物因之欣欣向荣。其运化为生发,其气秀美,其职能为散布,其表现为舒展畅达,其在人体的变动是颤摇、眩晕和巅顶部的疾病,其性能是和风四布,推陈出新,若变化则为狂风振摇,树木摧折,其在谷类是麻、稻,在畜类是鸡、犬,在果实是李、桃,在颜色是青、黄、白,在五味是酸、甘、辛,其象征为春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厥阴、足少阳,在内脏为肝、脾,在虫类是毛虫介虫,在物体属内外坚硬,其病变则为怒。这时太角与上商同。若遇上徵少阴君火司天,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故病发气逆、吐泻。若木气太过,不守自己的品行而去侮土,则金之收气来复,以致发生秋令劲急的景象,甚则有肃杀之气,突然气候清凉,草木凋零,邪气会损伤肝脏。

赫曦的标志,称为蕃茂。阴气从内而化,阳气发扬在外,炎暑的气候施行,万物得以昌盛。其生化之气为成长,火气上升,其职能是活动,其表现为显露声色,其变动能使人身烧灼发热,神志撩乱不宁,其性能是暑热郁蒸,其变化则为炎热如烈火喧腾,其在谷类是麦、豆,在畜类是羊、猪,在果类是杏、栗,在颜色是赤、白、黑,在五味是苦、辛、咸,其象征为夏天,在人体的经脉是手少阴、手太阳和手厥阴、手少阳,在内脏为心、肺,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在物体属脉络和津液,在人体的病变主笑、疟疾、疮疡、失血、发狂、目赤。赫曦与上羽正徵相同,收令得以正常施行,在人发病为痓,逢徵则收气不能及时施行。由于火运暴烈,水之藏气来复,以致时见阴凝惨淡的景象,甚至雨水霜雹,转为寒冷,病变多是邪气伤心。

敦阜的标志,称为广化。其德行敦厚而清静,使万物顺时令生长乃至充盈,土的至阴之气内实,万物就能生化而成形,土运太过,则见土气蒸腾如烟,朦胧笼罩于山陵之上,大雨时常降下,湿气主事,燥气隐退。其运化圆满,其气丰盛,其职能主安静,其表现是周密祥备,其变动在人体则湿气积聚,其性能使万物柔润光泽,其变化则为雷霆震动、暴雨骤至、山崩土溃,在谷类是稷、麻,在畜类是牛、犬,在果类是枣、李,在颜色是黄、黑、青,在五味是咸、酸,其象征为长夏,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太阴、足阳明,在内脏为脾、肾,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在物体属于肌肉和果核一类。其病变为腹满,四肢举动不便,土运太过,木气来复,所以大风迅速而来,疾病多为邪气伤脾。

坚成的标志,称为收引。天气洁净,地气明朗,阳气跟随阴气的职能而生化,燥金之气行使职权,因而万物都成熟,但秋收之气频繁四布,长夏的化气未能尽终其职能。其生化是提早收成,其气是削伐,其职权过于肃杀凋零,其表现是尖锐急切,其在人体之变动为突然折伤和疮疡、皮肤病,其性能是散布雾露秋风,其变化则为肃杀凋零的景象,在谷类是稻、黍,在畜类是鸡、马,在果类是桃、杏,在颜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征为秋天,在人体上相应的经脉是手太阴、手阳明,在内脏是肺与肝,其在虫类是介虫羽虫,生成物体是属于皮壳和丝络一类,其病变,大都为气喘有声,呼吸困难。若这时上徵与正商相同。金气被抑制,则木气不受克制,生气就能与长、化、心、藏之气齐同,而正常行令,其病变为咳嗽。金运太过,行使职权过分暴虐,各种树木枯槁不荣,草类柔软脆弱,焦首干死,但继火之长气来复,所以炎热的天气又流行,蔓草被炙烤,渐至枯槁,病变多邪气伤肺。

流衍的标志,称为封藏。水寒之气掌管万物的变化,天地间严寒阴凝,闭藏之气行使其职权,火的生长之气不得发扬。其生化为凛冽,其气为坚凝,其职权为安静,它的表现是流动灌注,其在人体的变动则或为吐涎沫,或为下泻,其性能是阴凝惨淡的寒冷雾气,其气候的变化为冰雪霜雹,在谷类为豆、稷,在畜类是猪、牛,在果类是栗、枣,其颜色是黑、丹与黄,化生的五味是咸、苦、甘,其象征为冬天,在人体相应的经脉是足少阴、足太阳,在内脏为肾和心,在虫类是鳞虫倮虫,生成物体属充满汁液的一类,其病变是胀。流衍逢上羽,火的生长之气更不能布化。如果水行太过,则土之化气来复,而水土交争,大雨不时下降,病变多为邪气伤肾。

所以说:不能保持正常的性能,横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胜者,但结果必有胜我者前来报复,若行使政令平和,即使所胜之气来侵,也能同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天气不足于西北,北方寒,而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南方热,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天气的阴阳,地势的高低,都随着四方疆域的大小而有不同。东南方属阳,阳的精气自上而下降,则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属阴,阴的精气自下而上承,则西方凉而北方寒。所以地势有高低,气候有温凉,地势高的气候就寒,地势低的气候就热,所以往西北寒凉地方去就容易有胀病,往东南温热的地方去就容易有疮疡。胀满,用通利药可治愈,疮疡,用发汗药可治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在治疗上根据病情大小的不同而变化就可以了。

黄帝问:它人的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
岐伯说:阴精上承的地方,腠理致密,其人多长寿;阳精下降的地方,腠理开发,其人多夭折。
黄帝说:说得好。但人有了病,应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西北方气候寒冷,就往散外寒清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应该收敛阳气温内寒。这是同样的病证而治法不同的道理。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多内热,可以用寒凉药治疗,并可用汤水侵渍;气候温湿的地方,多内寒,可用温热药治疗,又必加强内守,不使真阳外泄,治法必须与当地的气候统一,这样可使气机平和。如果有真假寒热之病,又该用相反的方法治疗。
黄帝说:说得好。但同是一个地区的气候,而生化寿夭,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道:这是地势的高下不同导致的。地势高的地方多寒,属于阴气所治;地势低下的地方多热,属于阳气所治。阳气太过,四时气候就来得早;阴气太过,四时气候就来得晚。这就是地理高下与生化迟早关系的一般规律。
黄帝又说:那么它与寿夭也有关系吗?
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因为寒收则元气内守而多寿;地势低的地方,因为热散则元气外泄而多夭。地域差异的大小跟这种差别成正比的关系,地域差异小寿夭的差别就小,地域差异大寿夭的差别就大。所以治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阴阳的交胜,气候的先后,人的寿命长短,生化的时期,然后才可以了解人的形体和气机啊。

黄帝说:说得好。一岁之中,当病而不病,脏气当相应而不相应,当发用的而不发用,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司天之气制约着,人体五脏之气顺从于天气的缘故。
黄帝说:希望详细听听。
岐伯说: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气下临,弥漫于大地,人身肺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起而用事,草木受灾,炎热如烧灼,金气因之变革,而且消耗,火气太过,暑热流行,病变有咳嗽,喷嚏,鼻涕,衄血,鼻塞,口疮,寒热,浮肿。厥阴在泉,风气流行于地,尘土飞扬。病变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鬲不通,病变急暴快速。

阳明司天之年,燥气下临于地,人身肝气上从天气,风木之气起而用事,土气必受灾害,凄沧清冷之气常常到来,草木被克伐而枯萎。人体发病为胁痛,目赤,眩晕,摇动,战栗,筋脉痿弱,不能久立。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故突然热至,地上暑热蒸腾,阳气郁结于内而发病,尿色改变,寒热往来如疟疾,重则发生心痛。火气流行于草木枯槁之时,流水不得结冰,蛰虫反外见不藏。

太阳司天之年,寒水之气下临于地,人身心气从天气。火气显明,火热之气起而用事,金气必然受伤,寒冷之气时时出现,寒气太过则水结成冰,由于火气被迫而上从天气,所以发病为心热烦闷,咽喉干燥,常口渴,鼻涕,喷嚏,易于悲哀,时常打呵欠。热气妄行于上,所以寒气报复于下,寒霜不时下降,水气凌心,则神气伤,发病为善忘,重的至心痛。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土能制水,所以土气滋润,水流丰沛,寒水之客气加临,火为沉阴所化,万物因寒湿而发生变化,在人体的病变则为水饮内停,腹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利,甚至浮肿,背部生痈。

厥阴司天之年,风木之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脾气上从天气,土气隆盛,湿土之气起而用事,水气受损,土从木化,受其克制,其功用发生变易。人体发病为身体沉重,肌肉枯萎,饮食减少,口爽无味。风气运行于宇宙之间,云气与草木为之动摇,在人体之病变为目眩,耳鸣。厥阴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火气横行,大地一片暑热,在人体则见大热,消烁津液,多见赤痢赤带。本该蛰居的虫类不藏而常见于外,流水不能成冰,其所发之病机急速。

少阴君火司天之年,火热之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肺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起而用事,则草木受灾。发病多为气喘,呕吐,寒热,喷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热流行,甚至病发疮疡,高热,暑热酷热,大有金熔石化之势。少阴司天则阳明燥气在泉,清燥之气行地,则寒凉之气常至,在病变多为胁痛,好出长气,肃杀之气行令,草木性质就要变化了。

太阴司天之年,湿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肾气上从天气,寒水之气起而用事,火气受损,寒水畏湿土而从土化,土气上冒而为云雨。人体发病为胸中不通利,阴痿,阳气大衰,阳不能举而失去作用。当土旺之时则感腰臀部疼痛,转动不便,厥逆。太阴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故地气因凝闭藏,大寒将至,蛰虫很早就蛰伏,发病多为心下痞塞疼痛。若寒气太过则土地冻裂,冰冻坚硬,病发为小腹痛,常常影响进食。水气上乘金气,水得金生,寒凝更著,所以井水增加,水味变咸,这是由于河中流水减少的缘故。

黄帝问:每年有的虫类能够胎孕繁殖,有的不能生育,这生化的不同情况,究竟是什么气导致的呢?
岐伯说:六气和五行所化的五种虫类,是相胜相克。若六气与运气相同,则生物就会繁殖;若六气与运气不相同,则生物就会减衰。这是天地孕育的道理,生化的自然规律。所以厥阴司天的时候,毛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若厥阴在泉,毛虫可以生育,倮虫遭受损耗,羽虫也就不育。少阴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介虫可以生育,毛虫不能生成;若少阴在泉,倮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耗损,不得生育。太阴司天的时候,倮虫不受影响而安静,鳞虫可以生育,羽虫不能生成;太阴在泉,倮虫可以生育,鳞虫虽育而不能生成。少阳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毛虫可以生育,倮虫不能生成;少阳在泉,羽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受耗损,毛虫不能生育。阳明司天的时候,介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阳明在泉,介虫可以生育,毛虫遭到耗损,羽虫不能生成。太阳司天的时候,鳞虫不受影响而安静,倮虫可以生育;太阳在泉,鳞虫遭到耗损,倮虫不能生育。凡是遭到克制而不能成长的气运,就更严重了。所以六气所主各有所胜,而岁运所立,各有其生化的作用。在泉之气,制约己所胜者;司天之气,制约胜己者;司天之气制色,在泉之气制形。五种虫类的繁衍和衰微,都是适应着六气而产生的,所以有胎孕和不育的分别,这不是治化的不全,而是运气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叫做“中根”。中根以外的六气,也是根据五行而施化,所以生化之气不齐,而有臊、焦、香、腥、腐五气,酸、苦、辛、咸、甘五味,青、黄、赤、白、黑五色,毛、羽、倮、鳞、介五类的分别,它们在万物之中各得其所宜。
黄帝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生物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内的,叫做神机,如果神离去了,则生化的机能也就停止。凡生命根源于外的,叫做气立,假如在外的六气歇止,那么生化也就随之断绝了。所以说运各有制约,各有相胜,各有所生,各有所成。所以说:设若不知道岁运和六气的加临,以及六气同异,就不能晓得生化。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气形成就能生化,气分散就能造就物体的形质,气敷布就可繁殖,气终了万物之象便发生变化,一切物质都是如此。然而五味所禀受之气,在生化上有厚有薄,在成熟上有少有多,其结果与开始也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受在泉之气所控制,所以生化上有厚薄多少的差异,所以其生化,非天气则不生,非地气则不长。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寒、热、燥、湿的气化各有不同。所以少阳相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不能生长,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主治之味是苦、酸,谷类颜色是苍色和丹色。阳明燥金在泉的时候,湿毒之物不能生长,木从金化,所以味酸,其气温,其主治之味是辛、苦、甘,谷类颜色是丹色和素色。太阳寒水在泉的时候,热毒之物不能生长,火从水化,所以味苦,其主治之味是淡和咸,谷类颜色黄色和黑色。厥阴风木在泉的时候,清毒之物不能生长,土从木化,所以味甘,其主治之味是酸、苦,谷类颜色是青色和红色。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木火相生,则气化专一,其味纯正。少阴君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不能生长,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主治之味是辛、苦、甘,谷类颜色是白色和红色。太阴湿土在泉的时候,燥毒之物不能生长,水从土化,所以味咸,其气热,其主治之味是甘和咸,谷类颜色是黄色和黑色。太阴在泉,而其气化淳厚,土能制水,所以咸味得以内守,土居土味,而能生金,其气专精,所以辛味也得以生化,能与湿土同治。

所以说:因司天、在泉之气不及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补法,补就要顺其气而补;因司天在泉之气太过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逆治法,逆治就是要逆其气而治,都要根据病情的寒热盛衰来调治。所以说:无论用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之法,总要先找着病气的所在,再治疗。身体强壮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厚的药,身体柔弱而不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薄的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病气反其常候,病在上而治其下;病在下而治其上;病在中而治其左右。治热证用寒药,应该温服;治寒证用热药,应该凉服;治温证用凉药,应该冷服;治清证用温药,应该热服。病人虚实不同,制方就不同,所以或用消法,或用削法,或用吐法,或用下法,或用补法,或用泻法,无论久病新病,都得遵从这一点。

黄帝问:若病在里面,不实也不坚硬,有时聚而有形,有时散而无形,这种病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你问得真详尽啊!这种病如果没有积滞的话,就从内脏里寻求病因,如虚就用补法,用药以祛邪,随用饮食加以滋养,用热汤以浴渍肌表,使其内外调和,这样可以使病完全治愈。

黄帝问: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服法也有什么规定吗?
岐伯说:病有新久,处方有大小,药物有毒无毒,固然有它的常规。凡用大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用平常的毒药,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用小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用无毒的药,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必再服。以后用谷肉果菜,饮食调养,就可使病气都去掉了,便不可吃得过多而损伤了正气。如果邪气未尽,还可再按上法服药,一定得先知道岁气的偏胜,千万不能攻伐天真的冲和之气。不要使实者更实,不要使虚者更虚,而给患者留下后患。总之,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邪气更盛,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正气丧失,以免断送人的生命。
黄帝问:有久病的人,有时气顺,而身体并不健康;病虽去了,而身体仍然瘦弱,又怎么办呢?
岐伯说:你问得真高明啊!天地万物的生化,人是不能代替的,四时的气序,人是不可违反的。因此只有顺应天地四时的气化,使经络畅通,气血和顺,慢慢来恢复它的不足,使与正常人一样,或补养,或调和,要静待时机,谨慎地守护正气,不要使它耗损,这样,病人的形体才会强壮,生气也会一天一天地增长起来,这才是圣王之道。所以《大要》上说:不要以人力来代替天地的气化,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必须静养,必须安和,等待正气的恢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说得好。

五、读书心得:对五常伦理所描述的现象最为触动我,克与被克,没处理好,就会有子来报复。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乘人之危者,占小便宜的,是小人,必会招祸。会有子来报复,所以做事要凭着良心,对得起祖宗父母。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暴虐轻的受到的报复就轻,暴虐重的受到的报复就重,这是运气中的常规。所以老天爷真的长了眼睛,这一代没报,下一代就得报。另外,五运中的五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的,克与被克,胜与所胜,五个人都是系在一起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命系起着,一个人没做好,其它人都会受到影响,个不正,自已遭殃,全家人也跟着遭殃,系统会自动按照天道的方向调整,就会一直有人受到报复,直到系统得到修复。这个修复是需要有人做出改变的,为大系统做出改变,甚至是牺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7-11 13:23 , Processed in 1.08774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