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22: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3-5 23:43 编辑

素问概括单元中心论述
一养生要合自然之道:天人相合,取法于阴阳,五脏应四时。(1-4
二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5-7
三人体脏腑:五脏功能与四时、五体五味,五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8-11
四治病手法:治病要结合天地人之间关系来诊治,不能把人的症状单独出来治病。(12-16

五诊病的几种方法及脉诊:诊病的方法有望闻问切。脉诊要领及如何脉诊。(17-20
---六经、五脏取法于四时五行。(21-24
七天人相应-----人体气血虚实情形天地阴阳变化密切相关。根据天时的变化来调气血。(25-30
八各种病的治疗(31-45
九临证观察分析方法: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
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也。(46)
十奇病的治疗。
十一针刺的方法。都应随四时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深浅等。(50-65
十二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与自然界万物的灾害和人体的发病的关系及治疗。(66-74)
十三学医方法和医道。引物比类,从容分析。持雌失雄,弃阴附阳。(75-80)
附黄帝内经,素问思维导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6.
1、在对单元背景的整体把握之下,说说《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
也就是在单元的合中把握这两章的和。
一《上古天真论》理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的人类完全取法于自然之道而生活,能够享尽天赋百年寿命。------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女七男八自然规律。
三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方法。

取法自然之道而生活。
《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两章意思相同:合道则生。-------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2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3.7.一结合生气通天论第三和金匮真言论第四,说说什么是生气,什么是天,生气怎么通天?什么是八风五风,他们如何相应?
人的身体中的阴精阳气为人的生气(产生-志气)。-------生之本,本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天包括天气,四时,八风,五行,阴阳。我认为是自然之道。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八风是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即指肝风、脾风、肺风、肾风。
如何相应: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五脏应四时合五色,五味,五音,五畜,五谷。
二根据自己的体会,你认为为啥春天穿衣宜捂?春天时常天气反复,会有倒春寒的时候,如果衣服脱得早了易着凉,风邪侵入身体。我感觉,冬天是闭藏的,春天随着天气变暖,身体也是慢慢变成生发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护。想起豆芽的生长,天气冷,豆芽不长。春捂是保护身体顺利进展到生发状态的。有利于身体很好的生长,从而固密阳气,阴精滋养,阴阳平衡,茁壮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3.8.今天的问题是:
3、结合阴阳应象大论和阴阳离合论,说说什么是气什么是象,他们的相应是指什么?什么是阴阳的离与合?
气:气分为清阳之气和浊阴之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象:最基本的象是阴阳之象,所谓“阴阳应象”就是把纷繁的万象归属于阴阳。
气和象的相应: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去,浊阴归六腑。
阴阳的合离:合而言之,则阴阳为一气,分而言之,则有十,百,千,万,乃至无穷无尽之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的离在人体经脉上的体现便是:分为三阴经有太阴(关),厥阴(阖),少阴(枢)之分。三阳经有太阳(关),阳明(阖),少阳(枢)之分。
合,表里同归一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3.9.问题4、在单元的背景下,结合阴阳别论第七说说,什么是四经十二从?结合灵兰秘典论第八,说说十二脏“相使”是什么情形?
四经:指肝、心、肺、肾四脏。(肝脉应春,心脉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
十二从:手足三阴三阳之十二经脉,从肺手太阴经起顺行至足厥阴肝经,与一年十二月相应。
十二脏相使(相互联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2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3.10的问题是:
5、在单元的背景下,结合六节藏象第九说说什么是六节和藏象?结合五脏生成篇第十说说,为什么“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六节:节指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为一甲子,是为一节。六六就是六个甲子。一年三百六十日为六节。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五天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一时,四时叫一年。
脏,藏也。象,为体内五脏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通于土气。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为什么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色脉是由五脏的气血生成的。所以要以诊五脏之脉为纲纪。脉象的大小滑涩浮沉,可以用手指分别出来,五脏的气象,可以从比类中去推求。-----心脏的外合是血脉,它的外荣表现于面部的色泽,制约心脏的是肾。
人体的五脏对应脉的位置就是,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2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3.11.今天的问题是:

6、在单元背景下,结合五脏别论第十一,说说什么是奇恒之腑?结合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说说生活的自然条件跟生理与疾病的关系?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像地之厚能盛载万物那亲友,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濡养机体而不泄于体外,这叫做“奇恒之腑”。
结合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东方 之域---天地之所始生,鱼盐之地。自然条件:海滨傍水。生理的特点: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黑色疏理。宜生疾病:痈疡。治疗:砭石。
西方 地理:沙石之处,气候:像收敛的秋季。自然条件:依山而居,多风沙,水土性质刚强。生理:居民不穿丝绵,多使用毛布和草席;喜欢吃肥美容易发胖的食物。----外邪不犯害他们的向躯体。疾病成因:由饮食和情志内因造成的。疾病:内脏疾病。治疗:药物。
北方   气侯像闭藏的冬季。地理:其二高陵居。自然条件:风寒冰冽。生理: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疾病:内脏胀满。治疗:灸焫疗法。

南方  气候夏季,阳之所盛处。地理,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生理:其民嗜酸而食腐,其民致理而赤色。疾病:挛痹。治疗:微针。
中央,地理: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以 稀为贵也众。生理:其民食杂而不劳。疾病:痿厥寒热。治疗:导引气功按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2 23: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7、在自己设定的单元背景下,结合《移精变气论第十三》说说移精变气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结合《汤液醪醴篇第十四》说说情志内伤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移精变气的方法论原则: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
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发神失身。去故就新,乃得真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结合《汤液醪醴篇第十四》说说情志内伤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情志内伤,病的治疗原则: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如果病人的神气已经衰微,病人的志意已经散乱,那病是不会好的,首先是要提起病人的生活志意来,让病人有自己有强烈愿望与医生配合治疗,积极向上。情欲不可太过,排除忧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3.13.在你自己设定的单元结构背景下,结合玉版论要第十五,说说揆度思维的特点是什么?结合诊要经终论第十六,说说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论是什么?
结合玉版论要第十五,说说揆度思维的特点:容色见上下左 ,各在其要。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
结合诊要经终论第十六,说说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论:正月二月,人气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 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春 刺经脉分散的腧穴。
夏刺络俞----夏刺孙络的腧穴。
秋刺皮肤---秋天刺皮肤。
冬刺俞窍于分理。---------冬天深刺腧穴。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4 23: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3.14.今天的问题是:
9、在自己设定的单元框架下,结合《脉要精微论第十七》,说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什么意思?结合《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说说健康人的气、脉、象有什么特点?

结合《脉要精微论第十七》,说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脉与四时的关系: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所以持脉是有一定的要诀,要想能持好这个脉,要做到虚心静气。
要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结合《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说说健康人的气、脉、象:平人脉象: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脉气: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春胃微弦曰平
夏胃微钩曰平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
秋胃微毛曰平。
冬胃微石曰平。
平人脉象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4 21:03 , Processed in 1.09436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