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30 2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周作业
查字正音:
洒洒:形容非常寒冷的样子。
泝泝:sù,形容怕冷。
壅:yōng,用土堵塞、堆填。
㿗:tuí,疝气的一种,症状为睾丸坚硬肿大,重坠胀痛或麻木不知痛痒。
翻译
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经病变出现腰和臀部肿胀疼痛的症状,是由于正月月建在寅。太阳是诸阳气之首,所以正月主管太阳。正月虽是阳气升发的季节,然而阴寒之气尚盛,以致阳气未能按正常次序逐渐旺盛,所以腰和臀部肿胀疼痛。有的病人因为阳气偏虚而发生跛足,是因为正月阳气上升,冰冻的地气解散,地气随阳气上出,但寒冬的影响仍然存在,人体内的阳气尚不足,一偏虚,所以发生跛足。有的病人颈项部僵硬强直,牵连背部,是由于阳气上升互相争扰而引起的。有的病人出现耳聋的症状,是因为阳气像自然界万物向上生长一样活跃,所以出现耳聋。有些患病严重的人,甚至产生癫狂的症状,是因为阳气聚集在上部,阴气停留在下部,阴阳之气不调和,成为下虚上实的情况,所以发生癫狂。有的病人因阳气上浮而发耳聋,是因为气分失调。有的病人发生失音的症状,是由于阳气不足,所以出现不能言语的症状。色欲过度,使精气耗散而导致气逆,就会形成暗俳病,这种病是由于肾气虚衰,少阴经气不能到达四肢的缘故。还可引起四肢厥逆。
少阳经病变有心和胁肋部位疼痛的症状,是因为少阳经在九月戌时气盛,其气现于外,其病本在胆,发病影响到心。九月是阳气将尽、阴气方盛的时候,所以心和胁肋部出现疼痛。有的病人出现睡卧时不能转侧身体,是因阴气渐盛,万物开始闭藏不动,人体相应地出现喜欢安静而不想活动,少阳经受其影响,所以不能转侧。有的病人因少阳经有病而想跳跃,是由于九月万物开始衰败,草木凋零,人体的阳气由表向里运行,阴气旺盛于上,阳气被阻隔于下,所以病人出现想跳跃的症状。
阳明经病变有洒洒振寒的症状,是因为阳明经的经气在五月最旺盛,其月建在午。五月是阳气极盛而阴气初生的时候,如果阴气逐渐复加在阳气之上,抑制了阳气的功能,所以出现寒冷、颤抖的症状。有的病人出现足胫肿而且大腿软弱无力,是由于阳气在五月旺盛到极点而开始逐渐衰弱,阴气开始上升,阴阳之气相争,使阳明经气不和,便出现足胫肿而大腿不能自如活动的症状。有的病人上气喘息,发生水肿,是因为阴气从下部上逆,水邪向上停留在脏腑之间,所以发生喘息的症状。水液属阴,若停留在体内,就会产生胸痛呼吸短浅的症状。有的病人因病情严重而出现厥病,并且怕见人,怕见火,听见木击之声就惊恐不安,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所以发生上述症状。有的病人喜欢独自在屋中,关门闭户,是由于阴气与阳气相争,结果阴胜阳负,阴气主静,所以病人关闭门窗,喜欢独处。如果阳明病极端严重时,就会出现病人想上到高处,胡乱唱歌,脱去衣服,到处奔走的症状。这是由于阴阳二气重复相争,结果阳气胜,则邪气并于阳经,阳气盛则产生热,使病人不欲穿衣服,阳气扰乱心神,则精神错乱,胡乱歌唱。有的病人出现头痛、鼻塞不通、流涕,及腹部肿胀等症状,这是因为阳明经中的邪气,向上侵犯头部的细小络脉,所以出现头痛、鼻塞、流涕的症状;阳明经和太阴经有表里关系,所以阳明经感受邪气,也会影响太阴经脉,就会发生腹部肿胀的症状。
太阴经病变有腹胀满的症状,因为太阴是阴中之至阴,其月建属子。十一月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体内,脾脏的经脉布于腹部,易于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有的病人出现噫气,是因为太阴经中的阴气亢盛,向上侵入足阳明胃经而足阳明胃经的络脉和心相连,所以阴气上犯心脏,产生嗳气的症状。有的病人进食后即呕吐,原因是脾经功能减弱,食物过多,不能消化,胃中太满,所以向上漫溢,出现呕吐。有的病人腹满,大便或排气后就感到腹部畅快,胀满减轻,是由于十二月阴气盛到极点而逐渐衰弱,阳气开始出动,所以大便和排气后就会感到舒畅,好像腹部胀满已经痊愈了。
少阴经变有腰痛的症状,是指足少阴肾经有病,出现腰痛。像十月间天地万物阳气被抑制而下降一样,人体阳气衰弱,所以发生腰痛。有病人出现呕吐、气逆而喘的症状,是由于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所以气上逆而成呕吐以及气逆而喘的症状。有的病人心神不安,坐卧不宁,起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是由于天地间万物生长及阴阳交替尚未安定,没有主裁,而秋天肃杀之气已经降临,微霜开始下降,万物因感受肃杀之气衰落,人体阴阳之气的夺伐,与自然界相一致,所以眼睛模糊,视物不清。有的病人气少而容易发怒,是因为少阳之气郁滞,失去调节作用,阳气郁结在体内不能正常通达于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病名叫“煎厥”。有的病人恐惧不安,好像有人要抓捕他一样,是由于秋天初到,阳气还未大衰,阴气也未大盛,阴阳之气在体内互相争执,所以出现恐惧不安的症状。有的病人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是因为胃气衰败,不能消化食物,所以不愿闻到食物的气味。有的病人面色发黑如泥土的颜色,是因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肾脏之气被损伤而衰竭,就会出现面色发黑如泥土。有的病人咳嗽而出血,是由于上部的络脉受伤,并非阳气充盛于上,而是络脉充满血液,所以发生咳嗽,以及鼻出血的症状。
厥阴经病变有男性的“癫疝”和女性的小腹肿胀等症状,是因为厥阴经月建在辰月,即三月,三月阳气刚刚旺盛,阴气将尽,为阳中之阴。阴邪聚集在小腹内,所以会出现颓疝和小腹肿胀等症状。有的病人出现腰脊部位疼痛,不能俯仰身体,是由于三月阳气振奋,草木万物繁茂,但余寒未尽,体阳气的生发仍然受到抑制,所以就会有不能俯仰的症状。有的病人出现颓疝、癃闭、腹胀的病变,这是由于阴邪旺盛,厥阴经脉闭塞不通,所以出现疝、癃、腹胀的病变。有的严重的病人可以见到咽喉干燥及身体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阴阳相争而产生内热,热伤津液,所以咽喉干燥。
刺要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道:我想听听针刺的要领。
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和在里的区别,所以刺法就有深刺和浅刺的不同,疾病在表当浅刺,疾病在里当深刺,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刺到适宜的深度,不要超过或不及应刺的深度,而错过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刺得太深,就会伤到五脏,但也不能刺得太浅,太浅则达不到病处,使在表的气血受到扰乱而壅阻,邪气乘机侵入。所以针刺深浅不适,反而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五脏功能失常而发生大病。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的在毫毛和皮肤的纹理上,有的在皮肤内,有的在肌肉中,有的在脉中,有的在筋中,有的在骨中,有的在髓中。
因此,应该针刺毫毛和皮肤纹理的,就不要损伤皮肤的深层,如果损伤皮肤深层,就会影响到肺脏功能,一旦肺脏功能紊乱,到秋天就容易患温疟病,而出现怕冷战栗的症状。应该针刺皮肤深层的,就不要损伤肉,如果损伤了肌肉,就会影响到脾脏功能,以致在每个季节最后十八天产生腹部胀满、烦闷、不思饮食等症状。应该针刺肌肉的,就不要损伤到脉,如果脉受到损伤,就会扰乱心脏功能,心脏功能被扰,到夏天就容易出现心痛的病证;应该针刺脉的,就不要损伤到筋,如果筋受到损伤,就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肝脏功能被扰乱,到春天就容易患热性病,而且筋缓弛纵;应该针刺筋的,就不要损伤到骨,如果骨受到损伤,就会影响肾脏的功能,肾脏功能被扰乱,到冬天容易发生腹胀腰痛等病证;应该针刺骨的,就不要损伤到髓,如果髓受到损伤,髓就会日渐消减,髓少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小腿酸软,身体疲倦无力,不能举动等症状。
第十九周心得体会:
1、阴阳不调为致病之因,阴阳调和亦是治病之本。
2、分寸就是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