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2

黎力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 14:14 编辑

第一周第一天
一、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二、查字并正音
1、“虑”字的演变核心在于理解其繁体“慮”的两个组成部分:“虍” 和 “思”。
“虍”: 音 hū,象形来源: 这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描绘的是老虎身上的斑纹。甲骨文和金文中,它就像一只猛虎的侧视图,突出了其巨大的头和身上的花纹。含义引申: “虍”作为偏旁(虎字头),通常与老虎或虎纹所带来的威猛、恐怖、肃杀之感有关。在“慮”字中,它主要作用是表音(“虍”与“慮”古音相近),但也兼具一定的表意功能。
“思”, 字形结构: “思”字本身由两部分组成:“囟”和  心”   。 “囟”: 音 xìn,象形字,指婴儿的头顶囟门。古人认为这是灵魂和思维交汇之处,因此用“囟”来代表大脑、思考。“心”: 象形字,古人认为心是主导思维和情感的器官(如“思”字从心)。综合含义: “思”就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用脑(囟)和心共同进行的思想活动。
所以“慮”字的造字本意是:像老虎斑纹一样缜密、有序、深刻的思考。 这完美印证了《说文解字》中“谋思也”的定义——即带有谋划性质的思考。
· 思: 定义了它的本质是思维活动。
· 虍: 定义了这种思维的品质和状态——缜密、有序、深刻、严肃。
因此,当我们理解古典文献中的“虑”时,不应只想到现代的“忧虑”,而应追溯到其字源所传达的意象:一种带有紧张感和规划性的、高质量的深度思考。这种思考因为其深刻和试图预见未来,才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了“忧虑”的含义。
2.“宪”的繁体字为“憲”。它的核心构件是“宀”、“罒”、“心”和“丰”(或理解为“害”的省形),但其核心在于 “目/罒” 和 “心” 的结合。 “宀”: 音 mián,象形字,像房屋之形。作为偏旁(宝盖头),其含义多与房屋、家室、覆盖、范畴有关。在“憲”字中,它可能起到界定范畴、表示一种框架或体系的作用。“罒”: 这是“网”字的变形写法(网字头)。但在此处,它更有可能是“目”的变形或讹写。古文字中,“目”与“罒”有时易混。这是理解“憲”字初义的关键分歧点。“心”: 象形字,代表心脏、内心、思维。古人认为心是思虑之官。“丰”: 音 fēng,形容草木丰盛。但在“憲”字中,它主要的功能是表音(“丰”与“憲”古音相近)。另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这部分是“害”字的省写(省略了“宀”),同样主要起表音作用。关于“憲”的本义,主要有两种解释,它们都说得通,且意境相通:主流通说:敏捷的认知(“害”省声)“憲”的本义是 “敏捷、迅速(的认知)” 。另一说:法网下的心声(“网”+“心”+“丰”),三者结合,可以理解为:建立在普遍共识(心)之上的、重要的(丰)法律规则(网)。这与其“法令”的引申义高度吻合。
综合来看,第一种解释(敏也)更贴近其文字学构形本义,而第二种解释则更直接地说明了它如何从本义引申出“法令”的含义。 其思维链条可能是: 敏捷深刻的认知(本义) → 被公众普遍认可的正确原则、典范 → 成文的、根本性的法令、法规(引申义)。
“宪”字从一个描述个人敏锐思维的字,一步步演变为代表国家根本秩序的字,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3、“善”字的核心构件是“羊”和“誩”。
“羊”,在古代中国,羊是吉祥、美好、温顺、善良的象征。“美”字从“羊”,“祥”字也从“羊”。羊是祭祀中的上等供品,代表纯洁和美好。
“誩”: 音 jìng,会意字,由两个“言”组成,表示争论、辩论、竞相说话。

“善”对于它的本义,有两种主流且互补的解释:
“竞相说吉祥话”: 双方用像“羊”一样吉祥的言语对答,表示友好、和睦、融洽。这是一种会意。
“言语如羊般温顺美好”: 将“誩”简化为“口”,强调话语的吉祥、美好、和善。小篆基本固定为从“羊”从“口”。
所以,“善”的本义是言语、态度的吉祥、友好、和善。
4、“良”字的甲骨文字形,学界有不同解释,但都指向良好、美好的核心意义。
“善良”合义,“善”与“良”二字意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 善: 更侧重于行为、言语上的仁爱、友好、慈善,与“恶”相对。良: 更侧重于本质、品性、质量上的优良、美好,与“劣”相对。
二者结合成词“善良”,意义互补融合,形成了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既指内心本性的纯正温良,也指外在行为的仁爱慈善,是中华民族核心的道德观念之一。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善良”二字绝非空洞的说教,它们的字形中沉淀了先民对美好言语(善)、美好居所(良) 的具体感受,并由此升华出的抽象道德观念,体现了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智慧。
5、“謏”字读作 xiǎo 或 sǒu,其核心含义是 “小”,特指 “小的声音”、“小的名声” 或 “微小的才智”。
三、朗读

四、翻译
(君王)经过缜密的思考发布法令制度,以求得具有良好品性的人才,这种做法只能博得小名声,不能撼动众人。
五、阅读心得

个人对集体或者说他人的影响是有限的?



发虑宪,求善良,跟随流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勤政
勤政是做官的人的事
不做官的人的勤政是什么呢?
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这是从流俗的角度上讲
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在现代人这里容易流于口号
落实到人的精神操作上,是什么呢?
发,主动追索;虑,对不安全不吉祥因素的心中不放;宪,最高的准则和惩罚。追索人们对安全担忧和对极刑恐惧的最终解除,以确保吉祥(发虑宪),把提供美好的服务当衣服穿在身上(求善良),足以让年轻人听你唠叨劝诫(足以謏闻),但不能撼动更多的人(不足以动众)。謏闻,一个在这里说(謏),一个在这里听(闻)。就像是“问答”,一问一答的组词逻辑
謏闻的输出在于謏,接收端的接受在于闻
按照乐记的架构,输出的謏,在接受者那里,是以声的形态存在的“物”,等待接受者去“感”
感物而心动
言教
好好干干得好(发虑宪,求善良),有人听你讲一下有效的工作经验 (足以謏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第二天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 14:33 编辑

第一周第二天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查字并正音
1、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
2、贤(賢):“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3、体(體):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
远(遠):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
4、动(動):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5、众:“乑”、“众”、“眾”和“衆”,都是“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
6、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
7、民:是“敃”的本字。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
8、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9、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10、学(學):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11、“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已经有成就和善于管理国家的人才身体力行包括在很远的地方也执行方针,足以感动广大百姓,但不足以感化底层已经麻木的劳苦大众,君王若想要从根本上教化所有民众,让此成为民众刻在骨子里的习俗,必须一点一点的好好学习。
五、阅读心得
个人对他人的教化和影响力是有限的。



化民成俗是一件什么事?
不光是治国平天下需要化民成俗
齐家需要,修身需要
格物需要,致知也需要
正义需要,诚心也需要
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每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正对系统的工程。系统都有民,这些民都需要化,都需要成俗
都需要通过办学教学来化民成俗
我们读书会是一种微型办学,也是一种化民成俗
谁化谁,化成什么样
需要考证
具有教化内容的活动很多很多,甚至像吃饭午睡之类的,都是教化
所以化民成俗,不是个神秘稀少的事儿
比如,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
是教化吧
化民成俗,即所谓教化,是治人、治事、治职、治务、治学的基本方式
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也是人的基本功能
教化,需要好好干把事干好(发虑宪,求善良);需要以身入局,亲之承之(就贤体远);需要有所生有所死,造就一个有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的系统(化民成俗)
需要人能听你说(謏闻),需要人能跟你走(动众),需要人能把心跟你齐(化而成俗)
化民成俗,之常见,之普遍,之基础,犹如制器用器(比如服装鞋帽锅碗瓢盆都是器)
这是中国人,华夏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
也是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基本方法——化
——让一些生让一些死,从而成器
化,教化,制器也
器与器不同,玉器要琢,人器靠学
人什么样就是成器了——知道
学,这种制器方法,包含了自己先做(发虑宪求善良),包含了亲承(就贤体远),包含了有所生死(化),包含了有人听你说(謏闻),包含了有人跟你走(动众),包含了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学,活到老学到老
万能的学
这大概已经指出了学记的中心思想了
定义了学了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在讲家庭教养和未成年人教养,我们会提到性正志德,也就是童蒙养性、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性正志德也是学啊
就是说,怎么学啊?性正志德
就贤体远,我理解为,把自己当成圣贤之人(贤人就位),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
以德怀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第三天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查字并正音
1、玉: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2、不: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动词:对简陋寒碜缺乏敬意,轻视,蔑视,无所谓。副词:表示否认、拒绝、虚无。
3、琢: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
4、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5、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6、王: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7、器: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8、先: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玉石不经过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以获得经验、知识、技能,就不能做到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因此古代的君王想要建立疆域独立的军政主权社会,执政管理百姓,要先开化引导百姓,并让百姓不断学习,才能建立一个安定的国家。
五、阅读心得
社会的每个人都要形成一种向上向好学习的氛并践行的氛围,国家才能安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3 20:55 , Processed in 1.092591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